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6月30日
头版
01

不靠天不靠地全靠自己救自己

延安市一些下岗工闯出就业新天地

本报讯 下岗后怎么办?延安市一些下岗职工的回答是:不靠天、不靠地、全靠自己,就可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延安市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引起政府的关注,不少人得到了安置,但也有些职工靠自己闯市场,自谋出路。原延安地区水利施工队下岗职工王西林,丢掉了铁饭碗。他不气馁,从承包一辆旧车搞运输开始,目前,已发展为拥有100多辆车、固定资产500多万元,年创产值2000万元,集运输、修理、加油、一条龙服务的私营企业。企业发展需要人,他又大量录用下岗职工,现520名员工中,下岗职工就占40%。他所经营的王家坪汽车联营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还被省市政府评为“先进私营企业”。

延川县乡镇企业下岗职工李竹林,承包了乡镇企业公司旅社,两年后盈余万元。他由此滚动发展,先后办起汽车配件市场、加油站、成了该县小有名气的下岗致富领头雁。在他的带领和帮助下,有的下岗职工贩枣、有的职工办起了水产门市部,纷纷闯入经济市场,大显身手。

还有一些下岗职工从长计议,把眼光盯在大有作为的农村。延川县食品公司下岗职工李世琪回农村承包1000亩土地,合资办起“车贡村蚕桑公司”栽桑养蚕,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县计划局立项、银行评估、省建委批复,设计投资363万元。据预测,此项目建成实施后,第三年,销售收入可达160万元,创利102万元,可安排下岗职工86人。 本报记者 柳江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