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下岗职工耕田种地
铜川市“五慌”开发再现高潮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铜川市有3万余名下岗人员需要再就业。市委、市政府在多渠道解决下岗职工困难时,积极引导职工参与“五荒”资源开发治理,把“五荒”资源开发作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有效途径。
铜川市有“五荒”地面积125万亩,占总面积的20%,开发利用潜力十分巨大。市委、市政府根据铜川市下岗职工再就业任务重的实际,1996年出台了《铜川市对国有厂矿特困职工拍卖“四荒地”使用权若干规定》,鼓励、扶持下岗职工和特困职工从事“五荒”资源开发。明确规定对铜川市矿务局和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系统内家庭人均月收入45元以下的职工,开发“五荒”时,实行优惠价或无偿划发、免征农林特产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吸收了全市2000多名下岗职工从事“五荒”治理开发。
铜川市积极引导下岗职工和特困职工从事“五荒”开发治理的做法,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耀县董河镇冯家桥村依靠资源优势,积极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机会,以此推动坡改梯建设。他们对本村村民和下岗职工一视同仁,将村上建好的大棚菜进行承包经营。现已有5名下岗职工参与承包经营,每人年纯收入7000至8000元。该村还制定了鼓励下岗职工长期从事大棚蔬菜承包的优惠政策,现已建成大棚蔬菜160个棚,还准备再建100多个,为更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
在下岗职工开发“五荒”的带动下,铜川市形成了全社会开发“五荒”的热潮,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干部职工纷纷积极购买“五荒”。截至现在已有35个社会团体和1500人参与“五荒”开发,购买面积占全市已出让“五荒”面积的40%,累计投入治理资金2600万元,治理2.5万亩。改变了过去治理“五荒”一靠政府,二靠农民的局面,形成了多元化投资体系,大大加快了治理速度。(郭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