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7月08日
经济纵横
04

搞技改不可因噎废食

沈寂

目前,听一位朋友讲,今年年初,他所在的工厂原来打算实施一项重要的技改工程,但因遭到不少干部职工的强烈反对而放弃了,理由是过去两年厂里搞的几项技术改造非但没有产生良好的效益,反倒背上了沉重的贷款包袱,间接地导致了亏损。结果,该厂没搞的那项工程别家同行业厂家干了,一时效益大增。

上述事例表明,我们的一些企业和部分职工在技术改造上存在一种因噎废食的倾向。客观地讲,这些年来有关技改把企业整亏、压垮的消息偶尔见诸报端,教训深刻,惹人叹息和反思,也使部分干部职工对花钱费神的技改工程有了一种畏惧心理,有的甚至得出一个“技改一搞就糟”的结论。企业的决策者对于实施技改也更加小心谨慎,生怕弄不好落个“败家子”的罪名。再加上资金来源困难等实际问题,使国内的大中型企业整体上出现了技改投入下滑的态势,着实让人心生忧虑。笔者认为,企业在技改这件大事上持慎重态度,不仅是应该的,更是必须的,但绝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须知,而今的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自然得靠实力。而实力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进步。纵览国内外的知名企业,无不是在技术改造方面孜孜以求大做文章狠下功夫,才不断取得和始终保持竟争优势的。石家庄炼油厂,原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弟弟”,近几年来却异军突起,一跃成为全国石化行业“四小龙”之一。探询企业成功的奥秘,石炼人自豪地回答:“没有持续的技术改造,就没有石炼化辉煌的今天。”长期的技改投入,给这家七十年代末开建初曾经沦为“半拉子”工程的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年生产能力由当初不足60万吨提高到现在的350万吨,“八五”期间所创利税以每年38%的速度递增,去年上半年,在原油供应不足、原材料涨价等多种减利因素的影响下,仍以3.5亿元的利税额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

当然,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缺的困难,能够用之于技术改造的更有限,也就显得更宝贵,绝不能盲目投资,一定要花在刀刃上,在立项上忌贪大求洋,应量力而行。石家庄炼油厂可谓深谙此道,从1984年以来,一直采取“小步快走”的战略,用于技术改造和引进技术方面累计达4.6亿元,实施技术改造100项,其中既有投资几千万元的“大手笔”,也有投资几十万元的“小改小革”,但每次投入均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如对常减压、催化裂化装置的十几次节能改造,用混合原油生产高标准航空燃料油等技改的投入产出比都在几倍甚至几十倍。无数类似的成功范例都告诉我们:技术改造是自身发展壮大的发动机和催化剂,不是可搞可不搞的,而是必须搞好的,既不能急功近利、欲速不达,也不能瞻前顾后、错失良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