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苦乐变奏曲
——记西康电铁110千伏镇小线的建设者们
文/宋飞龙
镇小线是西康电铁的配套工程。线路起自镇安至旬阳县小河变,全长36.695公里。全线路处于秦岭南麓山陵上,坡陡山高,最高海拔1200多米。当西康铁路建设大军在秦岭腹地庄严打响第一炮的时刻,陕西送变电公司铁军在秦岭峰巅也奏响了又一曲敢打硬仗,争创一流的慷慨乐章。
镇真小工程所在地段本没有路,桩位大多分布在地形险峻的峰岭上,人迹罕至。那些蜿蜒曲折龙盘蛇绕甚或一个人也不能穿过的羊肠小径,是职工们用镰刀一刀一刀从灌木从中劈出来的。302队32号塔位是全线路最高的一基,当地人叫“月亮崖”,即一伸手就能摘掉月亮之意。人在刀切一样的陡陵上行走,稍不留意就有滚下深渊的危险。302队给每个职工配备了镰刀,开出一条勉强能走上桩位的山间小径,有的地方是刀锋一样的陡岩,他们就用砍下的树木搭成木桥,手攀着岩石和树木摇晃着走过去。为了节约时间,职工们每天早上7点出发,要用近5个小时沿着七八十度的陡坡穿梭于灌木丛中步行二三十里,到达桩位已是日当中空,全身湿透的衣服紧贴在身上。晚上六七点职工们攀着树枝摸着石头才勉强下下山,衣服划破了,鞋子磨烂了,手被岩石割破了,他们全然不顾。回到驻地已是晚上八九点钟,有的职工手端着饭碗打起瞌睡。
301队杨应军、老师傅郭俊荣每天滚爬于几十里的大山上,从不叫苦;302队队长张建树面对驻地无生活用水,经常要到二十里外的镇上去挑,从不抱怨;303队队长程学斌,这位壮实的小伙子,面对腰围一圈一圈地瘦,他边收皮带眼边风趣地说,工程越干越好,我的身材也越来越苗条;青工韦虎子一个月下来体重减少几公斤,为了工程几次推迟婚期……。
镇小线全部采用爆破开挖,47号塔位基础方量最大。面对艰巨的任务,303队队长程学斌、技术员梁俊、杜晓峰为节约路途时间,吃住在山上的农家,一呆就是一个月多。按工程要求,必须保证公路及光缆线路安全,开出的土石必须进行二次倒运,运距达200多米,目地形陡峭,为保证施工安全,技术员梁俊、杜晓峰自始至终坚守现场,随时指导民工注意安全。中午啃一口干粮,吃一袋方便面,掬一口泉水,这便是他们的美味佳肴。
302队周宏谋在浇制24号塔位基础时,天突然刮起大风,把人吹得东倒西歪站不稳脚根,忽又飘起大雨,怎么办,两塔腿只浇到一半,停下则影响基础质量。他有力地一挥手:“继续浇”。雨声、人声机器的轰鸣声奏起电建人撼天动地的交响乐。但他后来还是重重地躺下了,病了整整一星期。303队程学斌,正月初五就赶到工地,一去就是四个月,母亲有病他未回,铁打的汉子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工程紧,不行呀”。多少个夜晚他未能合眼,他要考虑生产安排,工期如何保障,如何节约费用,如何保障质量安全。原本体格健壮的他瘦了一圈,可他不在乎,他深知付出代价就是要有收获,打好这一仗,是他的最大愿望。
三处的职工与天斗与地斗,每一个送变电人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302队队长张建树上有六旬母亲,身体不好,下有年幼的女儿。母亲有病他未回家探望,妻子住院他未回,他想回,可他撇不开工程。山高路路远任务繁重,安全生产,他每天都要揪着个心,他要等到最后一个职工撤离现场,再回家补偿亲人情。青工韦虎子为给女朋友打一个电话,他跑了三十里山路到小镇上,电话打通了,两边却是啜泣和声泪俱下的倾诉。电话亭师傅听说他是送电工,跑了几十里路就为与恋人通个话,他被感动了。他说:“送电工艰苦,找一个女朋友不容易,以后打电话优惠。”虎子听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301队郭俊荣师傅年龄人、身体胖,但他还是风里来雨里去,有时上山,要走十几里山路,他要休息十几次,但他始终坚持一线从不服输。他说:“怕苦不是送电工。”这句话掷地有声,也许这正是送变电人顶天立地,征服大自然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