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7月21日
公众视角
03

一位铁路巡道工一户贫困儿童的传寄

曲歌

在深深的秦岭里,有这样一段神奇而又感人的真实故事——

一封不知如何称呼的信

1992年9月的一天,一封来自陕北佳县峪口乡南河底村的信送到凤州工务段,收信人是青年巡道工陈华利,看到信的工友无不感到纳闷。

大家都知道,华利的父亲是个“老铁路”,父亲退休后,华利又接了父亲的班,先后在钢轨焊补组和红花铺养路工区工作,1987年10月,他又调到凤州站一工区当线路工,可是,小伙子却放弃了这个令一些人羡慕的工种,主动要求干责任大,工作艰苦的巡道工。领工员深知,深山里巡道,情况复杂,特别是夜晚,既需要认真更需要胆量。便问陈华利:“干巡道工你不害怕吗?能干好吗?”

陈华利却说:“没问题,胆量是吓出来的。”

就象知道陈华利的工作情况一样,对他的家底,工友们也了如指掌,大家从来没有听说他在陕北佳县有什么亲友。可是,面对大家的询问,华利只是笑而不答。回到家里,他才急迫地拆开了信封,只见信纸上这样写道:叔叔(阿姨):

不知您是叔叔还是阿姨,在我父亲病故,母亲多病不能自理,姐姐靠好心叔叔资助上初中,小弟7岁在家的绝望情况下,您给了我重新上学的机会,我一定努力学习,用优异成绩报答您。祝全家幸福。

刘彦卫

陈华利怀着激动的心情,将这封字迹稚嫩的信看了一遍又一遍,又高兴地让妻子看,嘴里不住地念叨:“孩子收到钱了,也不会再失学了,太好了,太好了!”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6月中旬,铁路和地方相继开展了“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从报上看到消息,陈华利便动起参与的念头。尽管自己家并不宽裕,母亲多病,妻子没有工作,小女还要入托,这些仅靠自己200多元的工资。为了生计,妻子经常捡酒瓶和易拉罐,每年春节,还要糊灯笼卖,可是,听了华利的打算,妻子却一口答应了。7月28日,经有关部门牵线,使陈华利与千里之外的刘彦卫结成了帮扶对子。每年分两次提供40元的学费,直到小学毕业。

一包贺春的红枣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又一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就在目前。这天,陈华利又收到一个寄自陕北佳县的包裹和一封信。信的全文如下:华利叔叔(阿姨):

您好!

我是刘彦卫的姐姐。您已几次来信,但我不知您是我的叔叔还是阿姨。春节快到了,祝全家愉快!上次来信,汇款均已收到,你已两次给我们资助,我们真不知如何感谢您。这次我们特意将自家的特产红枣寄给您略表心意,这点东西算不了什么,但总算一点心意吧,请您收下。祝全家过一个好年。

刘艳芳

93年1月16日

话头还得从彦卫的那封信说起。

自从接到彦卫的信,陈华利又添了一块心病。他想,彦卫的弟弟也该上学了,我无论如何要帮助这孩子。可是这一回,他难以向妻子启齿。然而,这位养成了执著、认真秉性的巡道工却在一丝不苟地寻找着向妻子流露的心迹的良机。每当妻子从外面忙回来,他总是显得分外殷勤,甚至于让妻子觉得他变得有点儿神经质。一天,妻子从街上回来,不知为什么说起没文化的苦恼,后悔自己小时候家贫仅上了两三年学。陈华利立刻抓住这个良机说:“是呀,没有文化确实苦恼。现在,有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学,哎,我想……帮助彦卫的弟弟……”。

“噢——原来这些天你在想这个心事,我说你咋变得颠三倒四的。行,咱无非是日子过紧点儿,帮人帮到底嘛。”

妻子的一番话,简直使陈华利热泪盈盈了。

于是陈华利又一次将自己的一份爱心传给了千里之外的佳县。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这位普通的巡道工没有忘记再次给彦卫家寄钱,却忘记了告诉彦卫姐弟该称呼自己“叔叔”还是“阿姨”。

一个难解的情结

为了包揽彦卫兄弟俩的学费,陈华利夫女千方百计地省吃俭用。93年4月28日,华利的母亲突发脑溢血住进宝鸡医院,为了省钱,他每次看望母亲都是步行,直到母亲病逝,他欠下了三千多元的外债,紧接着他为购房又花了九千余元,使家庭财政赤字锐增,为了减少家庭开支,夫妻俩在乱石滩开了一方菜园,就连爱女的零食也被尽可能缩减。也就在这年,华利防止了一起列车颠覆事故,段上给了他一百元的奖金,他却毫不吝惜地将这份奖金寄给了彦卫家。彦卫的姐姐彦芳在写给陈华利的一封信中写道:“您在百忙之中给我们来信并附有汇款,使我们全家人万分激动,当我把信念给我妈和弟弟们听时,他(她)都感动地流下热泪,我更是说不出话来,我真想高兴地大哭一场……”转眼到了1995年6月,刘彦卫小学毕业了,恰在当年,陈华利又得到彦卫上小学二年级的弟弟也有了一位热心资助者的消息。按说,陈华利已经完成了自己“爱心行动”的使命。可是陈华利却怎么也解不开他与彦卫一家拧成的爱心情结。不久,当他接到彦卫上初中的信息时,他又决意资助彦卫上初中、高中。

陈华利知道,上了一个台阶,彦卫的花销必然增加,加之彦卫所在的中学离家较远,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孩子来回奔波肯定会影响到身体和学业,一定得让彦卫有每天在校午餐的花销。于是从95年9月1日起,陈华利又将向彦卫寄钱改为每45天寄50元。96年,陈华利获得西铁分局“双文明先进个人”和工务段“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领到150元奖金时正值春节将至,他和妻子又牵挂起千里之外的彦卫一家,将这份奖金寄往陕北佳县。近6年来,陈华利提供刘彦卫一家的资金近3000元。1997年陈华利被郑州铁路局授予“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他与刘彦卫一家的佳话也在铁路内外被人们广为传颂。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