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8月12日
经济生活
02

凿穿秦岭引水来

——宝鸡市“引嘉济清”工程纪实

在今年炎热的夏天,宝鸡市清姜地区的用水较往年大为好转。当人们喝起清冽甘甜的嘉陵江水时,很多人都感佩地说起“引嘉济清”工程。

宝鸡是个缺水地区。据调查,市区日缺水量高达8万吨。加之近几年持续干旱,地下水位骤降,不仅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威胁到群众的生活,有时居民吃饭都成问题。

“一定要从根子上解决吃水难的问题!”从1993年起,市委、市政府就反复研究,决定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2100万元优先解决引水问题。市领导多次与城建部门、自来水公司的领导、专家钻进秦岭山,踏勘水源,察看引水路线。这年秋,果断拍板实施“引嘉济清”工程,即将位于秦岭南麓的嘉陵江源头之水,直穿秦岭,引入宝鸡市,优先解决严重缺水的清姜地区。很快,一场劈山凿岭、引水入市的艰巨工程,随着“隆隆”的炮声开战了。

承担“引嘉济清”工程施工的主力是以“空老虎队”而名扬全军的驻宝空军第七总队。他们承担的是整个工程中难度最大的“咽喉”工程——横穿秦岭的宽1.8米、高2.1米、长1888米的引水隧洞施工任务。这的确是块“硬骨头”。在海拔1520米、远离人烟的大山深处作业,谈何容易!仅仅是施工前的“三通一平”,就让百余名官兵苦干了两个月。他们在乔木灌木林立、抬头不见天、低头难下脚的两座山峰上摸索前进,终于用刀“砍”出一条长达6公里的蜿蜒小径,并将数百吨的设备和给养连抬带背弄到山顶。

隧洞空间窄小,大型设备用不上,先进的排渣机械也施展不开,上万立方的石渣只能靠官兵用手推车一车车地往外拉,艰苦异常。据介绍,在施工的500多个日夜中,光手推车就用坏了680多辆。在560多天的奋战中,最难熬的是生活上的困难。夏日,蚊虫叮咬,官兵身上红一片紫一片;晚上,发电照明用的柴油全部靠官兵一趟趟往山上背;10月份,一场大雪就封了山,油盐酱醋到不了工地,百十号人连续几月吃不上鲜菜,只能靠萝卜、咸菜下饭;封山期间,用水更难,融化的雪水,先用来淘米,后经沉淀洗脸洗脚,最后再用来洗衣服……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终于以最快的速度攻克“咽喉”,保证了工程进展。

与此同时,工程的枢纽部分——净化厂也在紧张建设中。西南市政设计院工程处和宝鸡给水工程公司承建水厂。为按时完工,他们每天工作都在10小时左右。盛夏时分,气温连日高达三十八、九度,工程进入清水池混凝土浇注阶段,设计要求十分严格。为了保证质量,施工就实行三班倒,连续作业四昼夜一刻没停,不少人熬红了双眼,有10多人中暑病倒……

56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引水工程”终于胜利竣工。经过试运行,日可增加供水量2.5万立方米,为宝鸡市清姜地区带来了一个清凉、润泽的盛夏,并还可有一部分富裕的水调往渭河以北,缓解长期缺水的福临堡地区。长期缺水的老百姓乐了,为这一工程奔忙3载的人们,脸上也绽出了欣慰的笑容……(高根喜吴万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