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09月03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心灵的颤音 晨思 礼泉饹面 心想事成 水·水患·治水 一粒,种子的自白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老夫老妻 缝儿(小说) 我的初恋 回忆着是美丽的 南方小妹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礼泉饹面

□文/来小欧

上班真累呀,好不容易熬到春节放假,我就迫不急待地拎着大包小包回家。到家后,与家人一番亲热的问长问短后,妈问:“饿了吧?”我点点头,“那就吃——铬面”,我和妈拖着长音异口同声地说,说完不觉相互大笑起来。

说起饹面,我的涎水都快流下来了。这可是我们礼泉春节时招待亲朋好友的传统美食。我似乎也就是在吃每年春节一次的铬面中长大的。记忆中,每逢春节临近,村里各家主妇就忙着准备迎春美味佳肴,饹面是每家必备的一种美食。摊饹面也因此就成为显示主妇能力大小和村人评价主妇能干与否的关键依据。

摊铬面,最要紧的是和好面。先找来一只大缸(缸的大小视家人,亲朋好友多少而定),再倒人面粉和适量的水,再用力使劲的揉,要把面揉到特别柔韧才行。然后,一点点倒水,边倒水边用手揉搓面,叫做洗面,直到把和好的面全部洗成面水而仅剩一小块面筋为止。放置12小时之后,就可以摊铬面了。摊铬面,核心就是一个“摊”字,这是最耗时、最能体现水准的关键环节。在用土砖搭建的灶上先支上两只锅,前后各一只再扯一筐麦秆就可以了。用勺子从缸中舀出满满一勺面水,倒人烧至温热的锅中,用形似刀斧样的木板把面水在锅里拨拉成一个团,越薄越圆越好,一点点往灶火里送麦秆。嗨,不大一会,锅里的面水就形成一片薄如纸的园饼。然后多翻,多转,约五分钟,饼熟了,顺手拈起放到后锅,用余热再烙一会,接着就可摊第二张了。

摊面,说起来似乎挺复杂,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又挺简单,但要摊好又并不容易,贵在熟,熟能生巧。

铬面有多种吃法。既可拌上一些凉菜如黄瓜,豆芽,粉条,土豆丝卷着吃,也可给捣碎的大蒜加入油泼的辣椒面、盐、味精、酱醋后,用饼蘸着吃。我最喜欢吃妈妈做的汤浇铬面。这得先把饹好的饼切成韭菜样细条,每人碗里抓上一大把。在烧沸的大肉(或鸡肉)汤里撒上韭菜,鸡蛋片或白菜、蒜苗、香菜、肉丁,再放人油泼辣椒面,如此,一锅令人垂涎欲滴透人心脾的铬面汤就调成了。你尽可放开肚皮大胆地吃,一般人都是五、六碗,好胃口的能吃十四、五碗。这种吃法既开胃、又解馋。小时候,我的邻居张叔叔,经常借打赌赌输赢,喝光妈妈调的饹面汤。

家乡的人,在春节里,访亲探友,每到一家,大都烧汤浇饹面吃,家家如此直到正月十五以后。这种传统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不过,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吃饹面不再是唯春节时才有的奢侈的美味,平常的日子也可以吃到。

自从上大学,参加工作,我离开家乡已经十几年了。每当身心疲惫的时候,每当垂头丧气、心灰意冷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饹面,想起妈妈调的那诱人的铬面汤。我知道,这是一个漂流在外的人对家乡深情的眷恋和牵挂,这是一个思乡的游子对亲情热切的渴望和期盼。这种依恋和惦念使我获得了重新面对生活的无穷的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