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抗洪精神赞
海空
浊浪拍天,洪峰汹涌,三江暴涨,两湖告急——公元一九九八年之夏,百年不遇的洪灾突袭华夏大地,让人心悸,揪人心肝。于是,救灾便作为头等大事摆在国人面前:从日理万机的共和国元首到山乡村民,从叱咤风云的将军到普通士兵,砌堤坝堵漏洞,查险情塞管涌……千百万中国人用血肉之躯筑成一道新的长城,喝令水龙退却,迫使洪魔低头!
抗洪大军威振天地,抗洪事迹可歌可泣。而人与水争胜负拼输赢所凝聚的“抗洪精神”,更是我们炎黄子孙独有的财富,昭日月动鬼神,汇入中华文明的宝库,给民族编年史增添浓墨重彩的感人一笔。
上下同心——这是抗洪抢险人民战争的动员令。不是么?总书记号召“严防死守,人在堤在”,亲赴抗洪第一线视察动员;总理查看灾情,泪洒九江;委员长走上堤坝,慰问抗洪军民;司令员与战士争扛沙袋,加固堤基……公仆走在先,干群心相连——我党我军的“传家宝”重放光辉,能有战胜不了的艰险吗?况且“上下同欲者胜”乃先哲名言,屡试不爽——所以,人民群众一旦行动起来全力投入,那就是一道坚不可摧的摩天大坝,什么样的水患都会驯服。
军民携手——这是抗洪抢险的中流砥柱。新华社发布的电讯说,截至八月下旬,各地投入抗洪救灾的兵力共达四百五十多万人次——即平均全军每人都参加抗过洪斗争。注目电视荧屏或报纸版面,我们时刻都会发现,老百姓像支援战争一样支援抗洪大军:山西大哥用盖房子的钱买了一火车皮蔬菜,运至长江大堤送给部队;湖北大嫂如同当年的沂濛红嫂,用乳汁给亲人解放军疗毒医伤;江西庄稼汉把养肥的猪杀了,送到部队营地劳军;黑龙江小姑娘把文具分送上江堤,让解放军叔叔给亲人写一封平安家书……因此,尽管嫩江、松花江和长江洪峰接连不断,鄱阳湖、洞庭湖水位频创新高,我们就是靠军民团结的力量,创造了“有大灾无大难”的抗洪佳绩。
挺身而出——这是抗洪斗争化险为夷的绝招妙方。大堤决口了,共产党员挺身而出跳入激流,用人体连成抗击洪峰的屏障;群众被水困住了,解放军挺身而出,把老人儿童救到安全的地方;洪涛袭来了,高建成挺身而出救战友,把救生衣递出去——把生存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管涌危及大堤,五十年代的抗洪英雄挺身而出跳进水里,用身体堵住漏洞;洪水滔滔,一百多位将军挺身而出,率领部队日夜奋战在抗洪第一线,用行动谱写了“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新诗篇
全力以赴——这是抗洪斗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主席推迟国事访问,为了抗洪斗争;战士七过家门而不入,为了抗洪斗争;工人加班生产,为了抗洪斗争的需要;义卖义演,给抗洪前线多些物质支援,捐款捐物,让灾区人民少受饥寒;大庆人在水中坚持采油,工作就是抗洪;抗洪烈士的妻子把抚恤金全部捐给灾区父老,体现了支援抗洪斗争的一腔深情……当我们从新闻联播的画面中看到:“抗洪部队班师回营,灾区人民洒泪送别,鱼水情深……我们明白,抗洪斗争取得了全胜,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功不可没!
上下同心,军民携手,挺身而出,全力以赴——大浪淘沙所形成的抗洪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它会伴随我们迎战任何风浪,平安跨进河清海晏的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