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我为出书买电脑
罗思
数年前文坛兴起文人卖书稿:把“孩儿”卖给书商,自己落个“生娃费”。较之购书号、跑印刷和要了命的搞推销,的确让穷文人们高兴了一阵。就在那时,我开始了长篇小说创作。捉笔伏案“爬格子”一年,终于“产”下了“咱的娃”——二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手稿。激动地与书商联系,方知此时已是风云突变——书商们只看打印稿。由于常年在材料堆中摔打,我掐算出这个“工程”需要近两千元,进而想到要是再加上个两千多元,咱不就有一台电脑了吗?
自此,我开始盘算怎样才能买成电脑。钱,是首要问题,但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妻这一关。几千元的投资,没有她的“批复”是不行的。于是我拿回几位文友出的书让她看,说这书稿卖了多少钱那书稿卖了多少钱,又说我这书稿与他们的相比质量尚可,估计也应卖个好价。然后谈及书商们现在都看打印稿,对手写的书稿一律是“免战牌”高挂,最后说了想买电脑的打算。如此慢慢诱导,数月下来,妻终于投了赞成票。
于是,我开始边筹钱边选择电脑。经行家指点,品牌机首先落选,原因是它较同等水平的电脑要高出约两千元左右。几经周折,我终于请人攒了一台586多媒体电脑。便开始熟悉键盘,操练指法,学习打字。妻也对电脑来了兴趣,由站在一边目瞪口呆地看,发展到和我争着上机。数月后,我与妻竟然都学会了打字。可万没料到的是等我们打出了书稿,文坛又兴起了自费出书热,书商们已不再购书稿或不轻易购书稿。自费出书!这个我从未想过的“神话”,开始在我脑中盘旋。可要命的是这时妻已下岗,自费出书的“美梦”被此一击便烟消云散。连生存都成了问题,还能出书?
我挖空心思地苦想,终于把目光盯在了电脑上,再添一台针式打印机,家中不就能干打印活了吗(当初没有买打印机,需要打印时就将内容考到软盘上,用别人的电脑打印)?说干就干!我和妻很快买回了一台LQ1600K打印机,又借了一台“油滚子”,做起了打印“生意”。我曾在单位推过多年的油滚子,电脑的字又“靓”,因此咱的“活”做得很棒。托文友揽下单位的油印活,妻算是重新“上岗”。我俩商定了一个君子协定:收入的一半算她的“工资”,另一半则攒起来给我出书。这样,我出书的希望,就全部寄托在了电脑的身上。我对电脑的感情,也就一下发展到了情深似海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