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看庙
孔明
我每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必要问当地人有没有庙。没有,就回旅馆高卧,实在睡不着,就看随身携带的书;有,就非去光顾不可。不辞辛苦走去,远远地站着,目光尾随着鱼贯而人的人流,在香烟袅袅处定格,发思古之幽情。自白马驮经以来,中国共拥有过多少寺院呢?唐诗人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人在旅途,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能于深山老林之中,借庙一宿,既躲了豺狼虎豹,又避了风雨霜雪,还免了饥饿之厄,真三生之幸哉!有礼佛之心,其清静不求而自得;也不会被拒于庙门之外,饱受耳濡目染,心无旁鹜,暂去烦恼,何乐而不为?说起来古人聪明到家了。既然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非远离人烟不可。高筑了庙墙,居高而临下,仰望蓝天白云,俯瞰人间烟火,鸟鸣于林涧,花开于四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真人间仙境也!眼不见物欲横流,耳不闻阿谀奉迎,心不生非非之想。天地之大,无过如来的掌心;人间之尊,只有天知地知,自家心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尘世,也不免随波逐流。实在山穷水尽,寻一块清静地栖身,也是可以的。然而居安则思危,庙里也未必太平无事。自古佛魔不分,庙落魔手,佛也成魔了。所以说“佛在心中莫浪求”还是有道理的。真个岁月悠悠,人去了多少代,古刹古庙犹在眼前。佛保佑过谁,只有佛知道吧?看着那么多人顶礼膜拜,我想笑,却笑不出来。信佛是一厢情愿,礼佛呢?倘无所求,不知道这香火会不会依然很盛?我时常替顶礼膜拜者难为情,仅烧三根香,磕三个头,施舍三毛钱,就痴心妄想立地成佛,也太岂有此理了。我常常也替佛不平,顶礼膜拜者也不设身处地想一想。一人念念有辞,不知所求有多少,若芸芸众生所求相加,累死佛佛也爱莫能助吧?虽说佛法无边,但那是古人的说法,古代人才有多少呀,怎么能和当今近60亿人比?所以求佛不灵,也在情理之中。饶是如此,庙里人满为患,倘果真有求必应,人非把佛像挤塌不可。平时还罢了,遇到庙会,那人山人海往庙里拥挤,佛能无动于衷吗?恕我异想天开,佛早已溜到佛天福地的极乐世界去睡觉了。那危危乎高坐的佛像也只是座佛像而已!我忽然就悲从中来,不能自已。我们人总是在自己愚弄自己,尚不自知,反而陶醉不已。佛自己已说得明白,佛在每个人的心里,礼佛就礼自己,偏偏信佛的人充耳不闻,仍要扮作一副虔诚的样子,对着佛像诚惶诚恐、毕恭毕敬,此非缘木求鱼乎?人多存痴心妄想,庙里才香火不断,生意兴隆,不尽钱财滚滚来,此独佛之福哉!唉,没有钱,庙门难开;只为了钱,庙岂能是清静之地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