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12月08日
公众视角
03

母亲

徐慧屏

母亲,在儿女们感情的海洋里,是慈祥、善良、勤劳而又无私奉献的爱的象征。而我的母亲,正是这样一位令我十分钦佩爱怜、集一个东方母亲最优良的品质于一身的伟大而又平凡的母亲。

五十年代中期、母亲参加了银行的招干考试,顺利迈进了工作的大门。那年,她十六岁,那个年代、十六七岁的姑娘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第三年,她嫁给了同在银行工作,对她倾心已久的父亲。这给母亲的生活带来了无限幸福快乐。生性要强、干净利索的母亲工作家务样样干得井井有条、深得同事和邻居们的好评。当然,最快乐的莫过于我的父亲。可是,好景不长,五七年“三反五反”,就因为我的大舅解放时随舅妈去了台湾,父母因此而受到牵连。母亲被下放,失去了工作。文化大革命,父亲又被红卫兵揪出去游街批斗。那一年,我八岁的姐姐因脑膜炎无人救治而死,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差点得了精神病。但这一连串的打击并没有击倒我的母亲,一群儿女一个家,只靠父亲一个人每月二、三十元的工资、还要资助那时正在读大学的三叔(父亲是长子),生活怎么过呢?为了补贴家用,母亲什么活都干,去职工食堂帮厨,去托儿所当阿姨,在家给别人带孩子。因为失去了一位女儿,母亲从此把对我姐姐的爱和思念转移到我们姐弟几人身上,百倍千倍地呵护着我们。她自己百般辛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给我们穿得暖暖和和,干干净净。有好吃的,总是顾着大的护着小的,并教我们自强不息和许多做人的道理。能干而又勤劳的母亲就这样为了丈夫、为了儿女、为了我父亲那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默默在家庭中苦累了一生。被她视为心肝宝贝的我们如今都已成人,一个一个从她身边飞走,她不免有些伤感,可这样的伤感也随着第三代的降临烟消云散,母亲又将她对儿女们的爱转移到孙子孙女外孙们的身上,一个一个乐此不疲。逢年过节,母亲早早将家里的被子床单窗帘桌布洗得干干净净,将屋子收拾得整整齐齐,提前采购鸡鸭鱼肉,等着儿女们回家团聚。无论是平时包饺子,或是过年炒菜做饭,母亲总愿意亲自下厨,总说我们烧的菜色不正、味不浓,无论是平时或逢年过节,母亲总是说:“现炒现吃,趁热你们先吃”。母亲包的饺子皮薄肉嫩,清清的韭菜肉馅隔着薄薄的饺子皮清晰可辨、大小均匀。母亲烧的鸡块黄黄亮亮,色、香味俱佳,让人一看就食欲大增。当她看到父亲和我们狼吞虎咽地吃她做的菜时,当我的孩子打电话给她说想吃她做的香肠她包的饺子时,当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和孙子外孙们围着母亲问寒问暖时,母亲的脸上充满了幸福快乐的笑容。

如今,父母远居陕南汉中,他们认为已经“出息了”的儿女们要接她来到大城市同住,母亲却说:“大城市啥都贵,噪音又大,空气又不好,还是小地方住着舒服”。其实,她是怕给我们增加生活负担。母亲知道我们所在的国营企业又是减员又是下岗,发不出工资,她鼓励我们不要害怕困难、积极加入再就业。母亲说:“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为了分担我们的困难,一向喜欢儿孙绕膝的母亲在去年和今年春节,给我们邮来一包家乡特产,还为我的孩子寄来500元压岁钱,让我们过年不要回去,省下钱计划着过日子。

哦!我的心里只装着丈夫、装着儿女们的处处为儿女着想无私奉献的母亲啊!无论您离我们有多远,您都将永远在我们的心中!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