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12月24日
劳动视野
02

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

面包和牛奶,因其营养丰富、味道可口、易于消化,现在已成为普通家庭的早餐食物和饮品。我很喜欢吃面包,喝牛奶,除了两者都很适合我的口味外,还包含着一段对往事的追忆。

七十年代初,我被招工到铁路上工作,亲戚朋友很羡慕我,认为铁路上的单位属于中央部属企业,生活待遇等各方面都好。其实,在那个年代,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使得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铁路职工的生活同样很艰苦。

当时,我们这一批六十多名青年被分配到宝鸡车辆段工作,由于人多宿舍小,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只好栖身在车间的一间四面透风的大厂房里,睡的是大通铺。住宿条件差点,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倒无所谓,最使我们这些人发愁的还是吃饭问题。每人每月只能领到三、四十市斤的定量粮票,其中搭百分之三十至四十的玉米粉和高梁粉之类的粗粮。在副食品匮乏的条件下,这点口粮,远远解决不了我们这些二十岁左右、能吃能干的小伙子的肚子问题。

那时候,文化生活极枯燥,舞台和银幕上演来演去就是那几个“样板戏”和《列宁在十月》等几部老影片。然而,影片中瓦西里说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那句话,却引起我们这些青工的共鸣,成了我们的口头禅。当我们大伙在一起吃饭,嚼着用玉米粉做的“发糕”和用高粱粉做的“钢丝面条”难以下咽时,爱说笑的工友往往会诙谐地说:“大伙凑合着吃吧,以后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大家便在苦笑中把饭咽下。每月中、下旬,眼看定量粮吃不到月底,大家只得紧紧裤腰带,省着吃。而肚子偏偏不听话,叽里咕噜直闹意见。无奈,我们有的在默默忍着,有的在自言自语念叨着:“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那年月,影片中的这句话,确实对我们起着画饼充饥、自我安慰的作用。同时,这话也激起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铁路职工的生活和全国人民一样,有了很大改善。党的强国富民政策深得人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二十年来,我们单位安全生产蒸蒸日上,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职工生活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现在,大家住房宽敞,穿讲时装,吃讲营养。多少次,我在买面包和牛奶时,遇见昔日一起参加工作的工友,大家往往以举举手中的面包和牛奶,说“面包有了,牛奶也有了”的方式,相互打着招呼,发出彼此会心的笑声。 (陈锦贤)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