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我省发展三产成就令人瞩目
总量偏小水平偏低发展不平衡问题亟待解决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全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运输邮电业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好势头;第三产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呈上升之势,在全国及中西部地区所占位次有所提高。
我省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发展速度比较高。1997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98.66亿元,比1990年的141.6亿元增长72.4%(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以下同),1986—1997年12年年均递增10.3%。特别是运输邮电仓储业“八五”以来发展迅速,1991—1997年年均增长11.3%,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好势头。2、发展水平逐步提高。1997年全省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1394元,比1990年增加960元,1986—1997年,全省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额占同期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的39.9%,平均每年增加103元。3、在全省经济中所占比重上升。199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6%,比1990年的35.0%提高了2.6个百分点,1986—1997年,三产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年均上升0.98个百分点。从而使一、二、三产业的排列顺序由“七?万”时期的2、1、3变为现在的3、1、2,即第三产业的比重由原来的第3位提高到第2位。
地位重要,是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又一特点。一是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增大。1991—1997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增加921.7亿元,其中三产增加357.1亿元,占38.7%;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增长88%,其中三产拉动25.3个百分点。二是在全国居第22位。1997年,我省第三产业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第22位,增长速度同山西省、青海省并列第21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比重高5.5个百分点(全国平均比重为32.1%)。
我省第三产业也存在一些困扰发展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总量偏小、水平偏低。1997年,GDP排全国首位的广东省,其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680.87亿元,而我省仅为498.66亿元,两者间已是千亿和百亿元的数量级差距;1997年度我省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9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60元,仅为上海市的11.9%、广东省的36.5%。二是发展不均衡,新兴行业比重偏低。在第三产业内部,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流通产业的商、饮业占到总量的17.6%,而新兴行业比重很小,特别是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只占全省第三产业的19%左右,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占2.8%;非经营性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过高,1997年达9.0%,这种结构不利于第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姬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