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8年12月30日
经济纵横
04

适应市场开拓前进

——记陕西汉中客车厂的成功之路

“激烈的市场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适者生存。”这是陕西汉中客车厂厂长王健同志经常告诫职工的一句话。该厂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适应市场、贴近用户的要求,不断开发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求。在近五年中,该厂产量和销量收入平均年递增41%和25%,产销率年均103%,1998年1~10月产量和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94%和87%,保持着产销两旺的好势头。

产品和市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陕西汉中客车厂正是坚持内抓产品、外抓市场,才出现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在1993年汽车市场步入低谷时,面对产品销售不畅、库存上升、资金困难、开工不足、企业陷入困境的严峻形势,他们不气馁,而采取了重大改革步骤,一方面加强销售力量和队伍的建设,改进销售方式,鼓励全员促销,同时完善营销体制,实行销售部门大承包、销售部门内部“包片区、包任务、包费用”的责任制,调动销售人员积极性,千方百计扩大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市场调研,生产适销对路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这年初,厂长带领一班人跑本省,上西北,下西南,走访用户,调查市场,结果发现客运市场放开后从事公路客运的个体经营者日益增多,但大都资金少,希望购买价格低、缴纳费用少、耗油省和机动性好、实载率高的轻型客车,工厂便及时开发19座SHZ6610型中巴。这种车型不仅适合个体户使用,也适应机关团体和运输公司中短途客运,一问世便受到用户的青睐,当年就扭转了被动局面。从1993年起,该厂根据市场需求,相继开发轻型客车、卧铺客车、轻型空调客车、大客车等3个系列9个品种,都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其中载客28人的SHZ6700轻型客车,成为企业的拳头产品。

追求完美,不满现状,不断进取,是该厂产销两旺的又一重要因素。在产品开发中,按照“生产一种,开发一种,储存一种,研制一种”的原则。不断进行市场调研,加速产品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步伐。1997年7月派出六名厂级领导,带领部分中层干部、销售人员,分片区对陕西、湖北、四川、甘肃、宁夏、内蒙等省区83个市县160家客运单位进行走访。9月王厂长又带领技术、生产、销售人员对四川、本省周边九个地区16家重点运输企业进行客运市场调研和走访,并写出《关于公路客运市场变化趋势及对策》的调查报告,通报全厂。在对三个系列客车作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同时,还借助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的技术优势,联合研制开发SHZ6700空调客车,被誉为“东西方客车造型设计的完美结合”,在同档次车型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将成为新的畅销车型。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技术力量的竞争,最终归结于人才的竞争,这是该厂决策层的共识。他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在工资、住房、福利等问题上,毫不含糊地向工程技术人员实行倾斜政策,同时采用高薪招聘,吸纳人才,有效地调动他们爱岗敬业和为企业奉献着青春与智慧的积极性。厂里花大量资金引进先进的设计工具,购置了微机、大幅面工程绘制仪,并与大专院校联合研究开发客车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软件,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设计图纸的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另外他们还挤出资金让技术人员去外地先进企业考察学习、开阔视野,为振兴企业做出突出贡献。

“踏平坎坷成大道”。陕西汉中客车厂经历了艰难和曲折,已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汉中客车厂纵横驰骋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广阔的客运市场的壮观前景,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李仁义 张飞银)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