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收订状元”和他的父亲
——两代邮递员的故事
见到全局1999年报刊收订状元宋满良的时候,是在隆重的表彰大会上。那天,是他刚刚安葬父亲后的第五天。望着宋满良依旧红肿的眼睛,看得出失去相依为命的父亲对这个刚满21岁的小伙子打击之重。同时,我也感到了深深的震撼——为宋满良和他的父亲对邮政事业那浓得化不开的情感。
宋满良9岁那年,便经历了人生的大痛——母亲因病离开人世,19岁的时候,唯一的哥哥又突发脑溢血离他而去,空荡荡的屋里,只剩下他和年老的父亲——一位为邮政事业奉献终生的退休老职工。九七年高中毕业后,宋满良在父亲的千叮咛万嘱咐中,骑上了绿色的邮车,成了周至司竹邮电所的投递员,他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工作,一半为自己,一半为父亲。父亲殷殷的期望、欣慰的笑容是他的动力。宋满良将每封信都送到农户的家,半年时间就使原先全局服务最差、群众怨声载道的邮路成为有口皆碑的最佳邮路。为了增加投递频次,使农民朋友也能看到当天的《西安晚报》等报纸,及时收到信件,也为了方便往返几十里外的家,照顾年迈的父亲,他走遍了所有的亲戚,借钱买了辆摩托车——在邮路上、在家里尽着绿衣使者和一个儿子的责任,风雨无阻。
98年10月,在报刊大收订刚开始不久,宋满良的父亲气管炎复发。但为了儿子能安心收订报刊,他一直瞒着宋满良,直到病情恶化,才被邻居送进医院。在此期间,宋满良多次来医院,却只能看一眼父亲就赶回邮路收订,国为父亲不让他照顾,赶他走,父亲也曾是投递员,他知道现在时间对儿子的重要,他不能在节骨眼上拖儿子的后腿。由于气管炎已扩展到了肺,影响了心脏,宋满良的父亲常常昏迷,但他一睁开眼,只要看到儿子在身旁,就催他走。望着相依为命的父亲,宋满良哪忍心走呀,可不走,父亲就生气,又拍床头又拍腿地跟他急,宋满良只好笑着答应父亲,却悄悄守在病房外的楼道里,任泪汹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宋满良一次性完成报刊收订任务86000元,占全年任务的167%,不难想象,这成绩背后那无以言说的艰辛。
父亲终于欣慰了。瞑目的时候,他叮嘱儿子,自己几次报药费,给局里添了麻烦,这次就不要报销了……
“我很内疚,”宋满良依然沉浸在悲痛中:“爸病重住院的那些天,我一晚上也没陪过他,这些天老作梦,梦见爸病好了,和以前一样还在我身边!送完最后一封信往回走时,总觉得爸还倚在门前,伴着阵阵熟悉的咳嗽声等着我……”
宋满良的心头,已深深地刻上了父亲的影子,刻上了父亲对邮路的深情。 (袁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