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造新型科技企业
618所所长 冯培德
编者按 知识经济已经向我们走来。作为教育和科技大省的陕西如何发挥这一优势加快发展?这是全省上下共同关心的大问题。这其中,如何使作为科技载体的众多科研单位首先活起来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618所明确提出了“努力创造新型科技企业”的目标并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他们的经验使人颇受启示,很值得其他科研单位借鉴。
618研究所是航空工业机载设备行业五个发展中心之一,主要从事飞行控制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的研制。1985年以来我们贯彻“航空科研上多型号,试制生产上小批量,预先研究上新水平”的方针,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制项目由4项增至30项,14年来所总收入增长了30倍以上,目前产品销售收入已占总收入75%左右,研究所已基本完成了由纯科研型向科研生产经营型的转变,正向建立新型科技企业的方向大步前进。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我们认识到研究所的主要目标不单单是“出成果,出人才”,更重要的是“出产品,出效益”;研究所的生存发展不能只靠“吃皇粮”,而应形成自我造血的能力。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做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他还提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方针,指明了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正是邓小平理论的光辉思想引导我们翻开了研究所发展的崭新一页,我们的注意力不再停留在论文的发表,样机的问世,成果的获得,而是更加关注诸多科技成果如何转化为产品,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依托我所在精密机械制造、液压技术、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以及精度测试和仿真技术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为空军、海军、陆航、炮兵研制了许多高水平的装备,填补了一批空白,壮大了我军实力;同时也在自动测试设备、医疗器械、冶金、汽车、纺织等行业的工业控制等领域开发了一批新产品和技术装备,为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十几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在激烈竞争的时代发展高科技固然重要,而狠抓科技成果转化则更为重要,评价一个科研人员和一个科研单位的价值,主要是看他们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做出,多大贡献。只开花不结果的事,“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这是重要的一步棋,把研制的过程延伸到生产、销售和服务中去,解决科研生产的一体化,这是更重要的一步棋。对于研究所应不应、能不能开展生产和销售的业务是有过不同意见的。我们认为在贯彻“多研制,少生产,多品种,小批量”方针的形势下,对于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在研制单位进行小批量生产是势在必行的。鉴于产品研制过程中形成的能力(包括技术力量和装备)基本上能满足小批量生产的需求,采取传统的而转厂生产模式则不可避免地要进行重复建设,同时还会延误时间,在批量小,需求变化快的情况下是得不偿失的。618所在上级机关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加强了生产管理、质量控制、成本核算、成品验收、售后服务工作,成功地过了“小批量生产”这一关,从而完成了由纯科研型向科研生产经营型的转变,也大大加强了作为一个实体直接面向市场的能力。
实践证明,从事产品设计和应用研究的研究所,走科研生产一体化道路是符合科技体制改革的大方向的,这不仅使研究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可释放出更大的能量,做出更大的贡献,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同时也是研究所自身发展和完善的必经之路。目前618所每年国拨的事业费和用于科研的费用各占总经费的5%左右,可见若不是走了科研生产一体化的道路,不要说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就连稳住这支研制队伍也是不可能。
近年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两个转变”,我们又响亮地提出了“以营销为龙头,以效益为核心,以质量为基础,以人才为根本”的经营方针,使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有了新的提高,使研究所向新型科技企业的方向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以营销为龙头,树立市场意识。研究所的传统观念是以科技发展为龙头,重科研生产,轻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在国内外激烈竞争的形势下,提出以营销为龙头是我们认识上又一次飞跃,认真地研究国内外两个市场,特别是预测未来市场的需求走向,积极向国内外客户宣传展示我们的产品,主动快速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加大投入,力争在新型光学传感器、微机械电子系统以及智能控制等领域打开局面,我们还努力加强促销策略和售后服务工作。为了搞好营销工作中的这些新课题,我们要逐渐把以科研生产为主体的橄榄型人员结构改变为强调新技术开发和产品销售这两头的哑铃型结构,主要领导要亲自出马,并建立一支通晓技术、精通营销、熟悉外语的高素质营销队伍杀向国内外市场,这是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
一以效益为核心,增强竞争能力。618所上上下下已经摆脱了过去那种“只管完成任务,不计工本”的旧习惯作风,逐步建立了以经济效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新的运行机制。所里实行集团模式管理,各创收单位都实行了全成本核算,所里建立了结算中心,完善了所内价格体系,推行所内有偿服务,各核算单位在技术方案的选择、器材的选购、技改和设备的添置、办公费用的开支上都能自觉精打细算,过去靠领导审批把关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在靠职工干部认识提高后的自觉行为都迎刃而解。抓节约减耗,提高了我所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了有限资金的投资效率,也锻炼出了一支高素质的队伍,经济效益和总收入同步快速增长,大大加强了研究所的经济实力,也使职工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
——以质量为基础,构筑企业生命 。鉴于我所的主导产品都是影响飞行安全的关键设备,因此职工干部中历来对质量是重视的。近年来随着产品投放市场的品种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不断在职工中强化质量意识,各级领导和质量部门始终坚持铁了心抓质量,使“质量就在我手中,责任就在我肩上”的观念深入人心。通过狠抓设计评审、过程控制、可靠性增长、故障报告分析纠正系统以及售后服务,使我所质量工作年年上新台阶,多次受到认证部门和用户的高度评价,不仅提高了信誉,也以减少质量损失,得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一以人才为根本,保持发展后劲。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树立新的人才观已成为头等大事。现在,知识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为知识资产的载体的人才的价值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摒弃把人才仅仅当成劳动力的陈旧观念,以新的观念评价创造性的劳动,告别原有工资体系支付报酬的传统做法,以与市场接轨的体系来支付报酬,这是国有企业单位最难解决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难就难在不是少数人理解就行,要使绝大多数人形成共识,即在分配上要“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在上述共识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奖金拉开档次,设立高科技津贴,销售提成,突出贡献奖,保密奖等多种形式,连续几年确保科研、生产、管理关键岗位上从事创造性劳动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骨干,每年收入增长在25%左右。这就理顺了分配机制,告别了大锅饭,不仅稳定了科技队伍,而且还吸引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加入我们的队伍,这是确保我所在进入21世纪面临更激烈竞争的条件下继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改革开放的二十年已使进入不惑之年的618所进一步焕发了青春,由传统的研究所向新型科技企业的方向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