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3月17日
经济纵横
04

“放小”的路子该怎么走刘百宁

近年来,国有小企业“放小”改革这一沉甸甸的话题特别引人关注。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众多国有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发展速度明显减慢。究其原因,除小企业自身的缺陷外,对如何“放小”存在种种困惑和误解,缺乏具体有效的政策指导和扶持。

并非撤手不管

“抓大”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对于我国经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之所以雄踞世界经济强国之首,靠的就是一批辐射全球的巨型和超巨型公司。但是“抓大”,并不排斥“放小”, “抓大”和“放小”是企业改革的两个方面,如果顾此失彼,整个国民经济不可能实现良性循环。许多地方人为地垒大企业,搞所谓“重中之重”。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几个大企业集团破产导致国民经济几乎陷于瘫痪的现实证明,离开小企业盲目发展大企业集团就好象脸盒里养大鱼,非死不可。因而在实施“抓大”战略的同时,也要吟好“放小”经,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以工作上不放任、管理上不放松、责任不放弃为前提,实行权限上放手,形式上放开,机制上放活,政策上放宽,促使小企业自主发展,真正走上市场,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和法人实体,与所面临的生存环境相适应。

按经济规律办事

“放小”蕴藏着丰富的内涵,自有其内在规律。小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面对的市场千变万化,这就决定了“放小”的形式不能千篇一律,百厂一方,应对之策只能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进行分类指导,一企一方,一厂一策,对症下药,因症施治。党的十五大报告对“放小”提出了七种具体形式——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和出售。指望套用某个模式“一”什么“了之”,很可能什么也了不了。

前一阵子,有些地方把形式多样的“放小”改革,简单化地搞成“一卖了之”,致使拍买企业成风,掀起逃废银行债务的浪潮,国家经贸委发出了《关于制止出售国有小企业成风有关问题的通知》,进行规范。

“放小”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特别要力戒浮躁,防止刮风和一哄而起。 “放小”无固定的模式,在把握共性的基础上吃透个性。根据产业特点、企业状况、经营者情况、职工意愿,选择具体“放小”的形式。

大中小协调发展

经济领域也有个生态学: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就象大树和灌木丛的关系一样,二者相互依存,共生共荣。没有大企业,小企业就缺必要的能源、基础设施等社会保障;反之,没有星罗棋布的小企业,大企业必然成为“大而全”的低效益企业。小企业大多是大中型企业的市场,抑制了小企业,大企业的发展必然受挫。事实证明小企业活力大发展快,使大企业感受到强大的外部压力,增强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就有了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动力。因而,要在“抓大”发挥大企业优势的同时,积极引导小企业主动进入大企业的发展体系,使二者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实现从原材料供应,零配件生产,组装到销售一条龙,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促使小企业在专业化合作与社会化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