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治“官”
- 部分行业列入国家总量控制名单
- 我国工业盈利水平明显好转
- 贷款不还休想过关
- 赤字预算意味什么
- 扩大社保覆盖面有四个重点
- 去年全国43000名国企领导被降免职
- 国家收费新概念公共服务不收费
- 决策失误者终下大狱
- 两千亿粮食贷款失踪
- 全国法院结案率达94.23%
- 五十年大庆倡节俭
- 不合格公务员下岗
- 市场经济要求官员长本事
- 国企领导成长期太长
- 广告
- 集团称号不能随意叫
- 民告官案件逐年上升
- 北京取消外宾禁区
- 北京制定古树名木损失赔偿标准
- 公房出售2000年取消折扣率
- 北京新建单位不建实体围墙
- 河南重点企业将废除“终身制”
- 北京公费住院费用将有明细帐单
- 长沙对部分企业实行“五不准”
- 广告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李步云研究员提出——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治“官”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中国社科院宪法学家李步云日前在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央这次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意义重大,需要我们正确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他指出,依法治国属“法治”论,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既治民也治官,但根本目的、基本价值和主要作用应当是治官。
李步云指出,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法律只是一种治理老百姓的手段,它已成为某些干部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动准则。实际上从法律本身来看,它的核心作用是解决权利与权力这两个问题,即保障个人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对个人、集体与国家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行合理的分配与调节;同时,对政府的权力和行为作出规定,以防止其权力过大和滥用权力。
当前官员腐败成为我国最主要、最突出的社会矛盾之一。李步云说,这就是我们强调依法治“官”的一个重大现实意义,官员腐败最主要的原因是权力缺乏完善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而且一些制度本身就包含着治“民”而不治“官”的因素。
他指出,我国有80%以上的法律要通过行政机关制定,而行政机关立法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往往从部门利益、行业利益或地方利益出发,造成部门垄断、行业割据和地方保护等不正常现象。而对于这种情况,我国目前尚无完善的解决办法。因为人大机构虽有监督权,但还无法真正限制政府部门滥用权力。
李步云说,在一个法治国家里,老百姓当然要守法,但根本的问题是政府要依法办事,因为直接治理国家的不是“民”而是“官”。强调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治“官”,依法治“官”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和体现出现代法治文明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