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3月30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国人,醒来 于细微处见精神 我的梦 图片新闻 包 车 厨事一日 为三十四名职工讨公道 “假官”现象催人警醒 县委书记做信访 中西部外商投资额大幅下降 图片新闻 小姑

当前版:第A3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3

国人,醒来

薛海春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失去森林破坏植被就等于失去生存的基础,生态环境的灾难即是文明的终结。历史上的长江曾经是幸运的,它曾经历了玛雅文明、两河文明的由兴而亡,曾经目睹了黄河文明的从盛到衰,它却骄傲地遗世而独立。但到20世纪下半叶,这条巨龙终于在劫难逃而被毁形。

历史无情,事实如山。据金辉先生的资料介绍: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历史上森林覆盖率曾高达60%至85%。直到唐代,万里长江还是一江清流。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人口大量流徙,长江流域遂成为我国地理人口分布的重心地区。16世纪玉米和甘薯先后传入中国,等高种植和缓坡种植发展到陡坡种植,森林垦伐由点到面逐步扩大,植被破坏开始日益严重。而20世纪中叶以来,长江流域的人口增长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从不足2亿到超过4亿。由於持续增长的数亿人的生存需要,终于把这条伟大的长江一劳永逸地变成了第二条黄河。长江流域那残存的植被更是接连遭受了最后的大扫荡。据1957年调查统计,全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到1986年只剩下了10%,30年中就减少了一半。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说: “中国长江流域的原始植被丧失了85%,能够吸纳雨季大量雨水的森林已大半不复存在”。

长江上游是我国仅次于东北的第二大林区,更是这条大江的众水之源。四川西部森林覆盖率在50年代还达40%,到80年代就只有14%了。从金沙江到岷江沿途几百公里河谷的茂密森林已荡然无存,砍光了树木森林又开垦耕种,从山脚一直垦到山顶,流域上下,到处是连片的濯濯童山。山青水秀自然也就变成了穷山恶水。

植被破坏的结果,必然是水土流失加剧。1957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6.38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20.2%,经过30年的小治理大破坏,到1986年,水土流失面积猛增了一倍多,达到73.94万平方公里,占了流域总面积的41%。另有资料说,仅八十年代水土流失面积就达57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31.5%,比五十年代增加56%。人们说长江要变成第二条黄河了。其实,就水土流失的总量而言,长江早已超过了黄 河。黄河流域年均土壤流失量为16亿吨,而长江流域的土壤流失量在50年代就达24亿吨。尽管后来再未公布新的数字,但肯定是有增无减,在这方面,长江无疑又是一个世界之最。

植被破坏的结果,必然是湖泊寿命剧减。二百年前的洞庭湖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作为长江天然大水库,每至洪水期有1/3到一半的江水可泄入湖中。到1949年洞庭湖面积减至4350平方公里,到了1984年洞庭湖面积被逼仄成2691平方公里。徒有虚名的八百里洞庭于是把第一大淡水湖的桂冠让给了鄱阳湖。然而,荣居全国第一的鄱阳湖同样厄运难逃,三十多年中湖面减少了二成以上。湖北素称“千湖之省”,在1949年,全省面积超过0.5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66个,但到1985年仅剩下192个,湖泊总面积锐减72%。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在五十年代还有22000多平方公里,到八十年代只剩下12000平方公里,减少了45.5%,长江两岸在1949年有通江湖泊17198平方公里,到1984年仅存6605平方公里,减少61%。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曾经星罗棋布的长江中下游湖泊群,纷纷毁容失色萎缩消失,丧失了300多亿立方米的宝贵淡水贮量资源。加之,长江流域的泥沙颗粒大,输移比小,浸蚀的土壤有3/4淤积在了上游,致使支流河床普遍抬高,40年中少则抬高1米至2米,多则高达到6米。因而蓄水能力大大减弱。

植被破坏的结果,必然是水患灾害加重。四川50年代发生水灾4次,70年代8次,80年代年年都有发生;云南在1949年以前的650年间,平均16年一次洪灾,1949年后则平均3年一次;湖北1643年至1948年的306年间,发生大水灾20次,而1950年至1983年的34年中就发生5次大水灾;洞庭湖区的洪水周期,明代为18年,清代为16年,民国为9年,50年代至80年代为4年,90年代以来就是年年闹灾;江西解放前800年洪涝灾害的频率为36%,解放后提高到53%。至此,长江之山不再青也,长江之水不再秀也,长江的脾气也不再温柔也。水患水灾加快加大也就成了自然。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