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3月30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国人,醒来 于细微处见精神 我的梦 图片新闻 包 车 厨事一日 为三十四名职工讨公道 “假官”现象催人警醒 县委书记做信访 中西部外商投资额大幅下降 图片新闻 小姑

当前版:第A3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3

小姑

风 铃

去年春节,小姑结了婚。

小姑也已经不小,结婚时已经三十一岁了,属于典型的晚婚,在农村也是极罕见的。

本来说好一定回去参加小姑的婚礼,却因了别的事,未能成行。对我来说,成为终生的遗憾。

小姑,是父亲七个弟妹中最小的妹妹。说是小姑,实际上只比我大几个月,不是一个属相罢了。姑侄俩从小一块干活,一块玩,一起上学。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经常将我们俩人张冠李戴,分不清楚。我也从未叫过她姑姑,一直是直接叫她的名字。

上学的时候,由于我成绩好,小姑自然成了我的陪衬。有一位老师经常奚落她,提问时不叫小姑的名字,而称她XX的小姑,我很生气,要去找老师评理,小姑却不以为然,她说只要我成绩好,她就高兴。直到上了初中,小姑留了级,我们才不再在一个班级上学。

初中毕业,我考上中学,小姑中考落选。本来她还想复习一年再考,家里不让,说女孩子终归是别人家的人,念那么多书有啥用,还不如早点给家里挣点钱。小姑也就放弃了上学的要求,回家务农。又在一位亲戚的帮助下,去省城打工,一去就干了十二年。

上学那会儿,省城是我的必经之地,小姑的住处便成了我的旅店。小姑在一家建筑公司干活,干的是绑钢筋的活,很累,根本不是女孩子干的,但报酬高,小姑也就干了。租住的是一间民房,是顶层,冬冷夏热。她每天早上天一亮就去上班,天黑时才返回住处,光骑车子就得半个多小时。但她很快活,她说她喜欢那种生活。住在小姑那儿的时候,俩人便有说不完的话,往事和未来就填充了我们的大脑。我记得小姑说将来一定要找一位自己爱的男人作丈夫,我不假思索地附和她。

省城的水土很养人,小姑的皮肤变得又白又嫩,渐渐地脱去了乡下人身上的那股土气。却由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身材变得不再苗条,似乎多了一份男人的阳刚,少了一份女人的娇柔。

我一直在心里为她祝福,希望她的将来有一个如她所愿的归宿。

学校毕业后,到省城的机会极少,小姑为了多挣钱,也很少回家,偶尔回家,也只是留下钱就匆匆走了。我虽说很惦念她,见面却很不易。

到了该成家的年龄,我成了别人的嫁娘,又有了孩子,真正地成了一位少妇。小姑却依然孑然一身。

有一次小姑从省城带回来一个小伙子,人看来蛮不错,外地人。几个叔叔怕外地人靠不住,又挑了许多不是。爷爷也说几个儿女中小姑最小,找婆家一定要在家门口,说啥也不能到外地去。

小姑也不得不同那小伙子吹了。我很替她婉惜,去做爷爷的工作,做不通,也只好作罢。

又有在省城打工的同村人回来说,小姑在省城认了个干爹,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又有人说名为干爹,实际上是相好。爷爷暴跳如雷,发话让叔叔专门从省城将小姑叫回来,说什么也不许小姑再去省城。小姑哭着分辩说,那老人对她象待亲生女儿一样,根本没有非分之想。没有人肯相信她。

小姑也终于不再提到省城的话,也难得有个笑脸。

全家人都张罗着给小姑找婆家。却因为年龄偏大,再加上风言风语,小姑的亲事一度搁浅了,家里急得什么似的,她却像没事人一样。

终于有一家愿意提亲,却是一贫如洗,唯一的家当只有一间老房子,几床被褥,父母早逝,一直同哥嫂一起过日子。爷爷未同任何人商量,就定下了小姑的亲事。

小姑终于作了新嫁娘。

爷爷和家里人都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后来听说,小姑是以洁白之身嫁给他的丈夫,那天夜里,听墙的人说新郎哭了,小姑也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

小姑在省城打了十二年工,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全补贴了家里,结婚的时候,什么也没带走。

再次见小姑的时候,她正坐在她家的门前晒太阳,柔柔的阳光里,小姑正在织一件小孩衣服。

不知怎的,我鼻子一酸,泪就落了下来。

我想,我再也不能直呼她的名字了,我该正经地称她“小姑”。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