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快乐
文/令治国
快乐是一种心境,是一种心理感受,它能使人心情轻松和愉悦。
古人把“久旱逢甘霖,他乡遇知己,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视为人生最大快乐,其实也不尽然,难免有失偏颇。
现代有人把快乐归纳为十种:“天伦之乐、运动之乐、助人之乐、忘年之乐、忍让之乐、宽容之乐、读书之乐、平静之乐、知足常乐,”无非也是对快乐的一种深切感悟和自身的体验而言。
钱钟书先生认为:“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感觉快乐,主要是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再好的筵席也吃不出味道。”“快乐时的你,一定心无愧怍。”看来,只有心安理得,才会永久快乐。我以为,钱老夫子的这些话是有深厚的生活体验的。如果一个人心里很苦,忧愁烦恼,苦闷不堪,精神上如扛枷锁,他怎么能快乐得起来?一段时间,爱妻娇女患病,时时揪着我的心,人生的酸甜苦辣皆上心头,始觉什么叫食不甘味,什么叫夜不能寐。那段日子,就象在炼狱中煎熬,心里怨苍天无眼,为什么偏偏把苦难加在自己头上;恨世事不公,为什么倒霉的事尽让自己碰上。此时的精神苦到极处,能有快乐可言吗?何以解忧?惟有读书。此时我走进书中,沐浴着知识的阳光才会感到无穷乐趣、获得精神上的快乐。钱先生真算参透了人生,尽得快乐的真谛的。
有人认为有权有钱就有快乐,其实也是一种短视的偏见。其不知有时权高位重反会滋生祸胎;金钱压身也会播下孽种;锦衣玉食却百无聊赖;珠宝满箱亦常怀戚戚之心。苦乐之境,全在善处。古人早已说过:“贫贱是苦事,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善处则能通达,通达才可以得到快乐。
面对贫困,有不改其乐的人;病痛加身,亦有谈笑自若的人。人生虽不能事事快乐,但仍要保持乐观的精神。把苦难踩在脚下,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物质的最大胜利,这种人是生命的强者。
快乐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需要淡泊宁静的心态才可以容纳;快乐要用心灵去感悟,精神上的诀乐才是快乐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