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算婚姻
文/孙东
为什么要结婚?
这个问题提得有点带傻气。结婚就结婚,管那么多干嘛?即使要深究,大千世界,人各个不同,难道会有统一的答案吗?
的确,生活中人们结婚的目的可能不尽相同:有的为了美丽的爱情,如徐志摩和陆小曼、郁达夫与王映霞;有的为了改变生活的境遇,如当今社会流行的傍大款者;有的为了家庭势力的扩张,如蒋介石与宋美龄;还有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还有像你我般的普通人,被一种惯性裹挟,就结婚了……
在五花八门的结婚目的或动机之中,难道就找不到更深层的统一的东西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婚姻交易
人的行为,不管你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按照西方社会学理论某一流派的观点,都是一种交换或交易。一位社会学家这样写“邻居交换恩惠,儿童交换玩具,同事交换帮助,熟人交换礼貌,政治家交换让步,讨论者交换观点,家庭主妇交换烹饪诀窃”。交换普遍存在,婚姻当然也不例外。
说婚姻是一种交易,当我把这种说法写在纸上的时候,连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这不是对神圣婚姻的亵渎吗?
不,当你从形而上的爱情中走出来后,从另一个角度看,婚姻的确是一种交换或交易。
成本与盈利
小贩卖菜,成本与盈利很容易算清楚,婚姻交易,成本与盈利就不那么容易核算。
“年轻,貌美,大学本科,爱好古典文学音乐,有稳定、高尚之职业”的女士,要寻找“稳重、感情专一、有房、有车”之男士,双方的“本钱”都明码标价了。这种婚姻交易的核算就容易一些。
徐志摩和陆小曼、郁达夫与王映霞,那么浪漫、那么美丽的爱情结合,能“核算”得清楚吗?
我的确核算不清楚,我对他们的爱情与婚姻虽略知一二,但并未深究,可有人“核算”得清楚,是谁呢?
那就是他自己。
一般来说,打算进入或已经进入婚姻状态的人,会不断地进行婚姻交易在成本与盈利的“核算”,如果婚姻双方都觉得“盈利”,那么这个婚姻是美满的,可以长久维持的,如果有一方觉得“亏本”,那么这个婚姻就有问题甚至导致离婚,如果婚姻双方都觉得“亏本”,那么这个婚姻必然解体。
秤砣是什么
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婚姻像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
评估婚姻,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那秤砣是什么呢?
鲁迅说:贾府里的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林妹妹有痨病,经常咳,小心眼,不会干活,焦大娶来何用?宝玉却认为,林妹妹不讲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和自己一样喜欢读闲书,情投意合,天上掉下个妹妹,不娶她宁可当和尚。
焦大和宝玉的秤砣不一样,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当然也就没有两个相同的价值观。
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在外人看来是牛粪,在鲜花看来这牛粪并非牛粪,或即使是牛粪,也是自己中意的带香味的牛粪,鲜花和外人的价值观不同。道不同,不与为谋,鲜花乐意,与外人何干。
为什么要结婚
绕了一个大圈子,还是回到开始时的问题上来。
人要结婚,就要从婚姻生活中获得盈利。女人付出年轻与美貌,她就期望得到男人的成就和安全;男人付出热情和执著,他就希望得到女人的温柔和体贴,回报与付出相互平衡,婚姻就像平衡的小船……
从人类的整体来说,适龄的男人与女人之所以要结婚,就是婚姻生活比独身状态令人更加愉快,现代社会,人类从婚姻生活中得到的主要回报或盈利是:稳定的性生活、恋情与亲情的慰藉、生儿育女的快乐、责任感与归属感……
天下没有免费的宴席,天下没有只盈利不付出的婚姻。人类整体从婚姻中获得了很多。当然也丧失了不少。
只是,用经济交换的观点来看待婚姻,有没有新意呢?我想这是需要大家共同参与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