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9月17日
头版
01

从“投石问路”到“东风模式”

——陕西省东风机械厂闯市场纪事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少国有企业特别是军工企业举步维艰,有的甚至陷于困境难以运作。但作为地方军工企业的陕西省东风机械厂,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显身手,闯出一条被誉为“东风模式”的新路子。

问到企业成功的奥秘时,厂长弥登玉的回答是:“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把市场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市场作文章。”事实上他们也正是这样干的。在80年代的军转民二次创业中,该厂先后生产过自行车零部件、矿山液压支柱和其他非标准设备。经过这一段“投石问路”的摸索,到了90年代初,他们抓住了国家调整产业结构、汽车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实施滚动发展策略,逐步将微型汽车后桥发展成为支柱产品。起初,他们生产的微型车后桥主要为省内的“汉江”牌微车配套。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厂里调整思路走出省门主动出击,面向全国开辟新市场,先后打开了“长安”、“昌河”、“松花江”、“飞虎”等微车市场,有了自己的客户群。

1992年,东风厂又一次抓住国家经济大发展的良好机遇,瞄准市场抢先研制开发成功农用车前后桥,并很快占领市场。在市场调研中他们发现,山东省作为国内生产农用车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的地区,分布着一批国内有名的农用车厂,是各车桥厂追逐和竞争的焦点。为了长期有效地控制这一市场,东风厂领导班子1995年果断决策,采取实物投资形式联合当地企业,共同组建了专为山东地区农用车厂家配套的“文登市东风车桥厂”,旗高一着,使东风厂的农用车桥在山东地区保持了不断增长的发展势头。

在东南亚经济危机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下,去年初国内微车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态势,竞争异常激烈,许多微车厂家纷纷组建企业集团扩大规模,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对配套厂家来说,竞争更为激烈,随时都可能丢掉市场。在这一发展的关键时刻,东风厂领导一班人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大胆提出了“以资产换市场,向昌河公司靠拢,走集团化发展道路”的设想。在省政府和省国防工办的支持下,东风厂与昌河公司经过多次协商终于达成协议,于去年6月成立了“陕西东风昌河车桥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协定:东风厂无偿向昌河公司转让1715万元的净资产,昌河公司则将其90%以上的微车后桥配套份额给予东风厂。这种合作方式被昌河公司及其他配套厂家誉为“东风模式”。这一决策,使该厂及时占领了“昌河”这一大市场。

新产品的开发和企业的改制,为东风机械厂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98年与1990年比较,该厂的工业总产值由1480万元上升到2.35亿元,8年翻了4番;主要产品微车后桥、农用车前后桥产量由0.6万套上升到12.6万套,年生产能力可达15万套,8年增长20倍;固定资产(原值)由3123万元上升为2.1235亿元,增长了7倍;利税由50多万元上升到800多万元,翻了4番。企业也由原来的“小三线”军工厂发展成为国有大型企业,并跻身于全国500家最大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企业行列,被国防科工委授予“中国军转民二次创业标兵单位”。

(明烛志明)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