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2月15日
维权之页
03

“分厂制”弊端一二三

近几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摆脱目前国企困难的处境,国家和企业都下了不少功夫,想了不少办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分厂制”的普遍实行,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缓解了企业的突出矛盾,但任何事物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分厂制”带来的弊端也是不可忽视的,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换汤不换药,”肥个人,损了企业。

“分厂制”按理应该是独立核算,职工的工资自负,产、供、销一条龙,对厂里应该签有承包合同,有指标、有任务。但从这几年大多搞“分厂制”的企业的经验教训来看是:“年年包,年年糟,越包越糟,越糟越包,肥了个人,损了企业。”由于实行分厂制但对承包人没有严厉的奖惩措施,即使有也是骗老百姓而已,搞好搞坏什么责任也没有。基于这些原因,大多分厂的头头脑脑,“不捞白不捞,捞了也白捞”,大不了屁股一拍走人,到头来吃亏的只有老百姓。

实行分厂制,职工的权益受损太多,企业管理混乱不堪。

实行分厂制后,企业把许多矛盾推到基层,厂长当然省心,但由于权力下放,许多职能科室形同虚设,政令不通,企业管理更是混乱不堪。由于分厂自己发工资,分厂厂长的权力也就大得吓人,有的擅自取消职工的探亲假、婚假、哺乳假,连回家的法定假日,加班一分钱也没有。稍不顺眼、听话,以下岗威胁,动辄真扣职工的工资,职工们敢怒而不敢言。而作为职能科室也爱莫能助,形同虚设,企业管理更是混乱不堪,穷庙里都是一个个“富方丈”。

分厂制使企业失去凝聚力

实行分厂制后,各个分厂各自为阵,我行我素,从不为企业整体利益着想,为了自己的小天地,生产假冒产品,以次充好,甚至不挥手段,偷税漏税,违法乱纪,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声誉。为了各自的既得利益,互相拆台,互相挖墙脚,使企业失去凝聚力,向心力,散沙一盘,干部职工离心离得,即使企业有一线生机也会被扼杀,甚至有些好端端的企业正因为盲目搞“分厂制”而最终走向破产倒闭的境地。

以上这些现象,应当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许多单位又在为来年的分厂搞承包,定指标,签合同,但这些纸上的东西,到头来能兑现多少,都要打上个大大的问号。“分厂制”请你走好! 李军宏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