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安置复转军人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不容置疑。但16名转业军人被分配到阎良区商业局后工作却一直没有着落。无奈,他们投书本报,呼吁——
快快落实我们的工作权利
近日,本报维权热线接连接到几位复转军人的来信来电,反映西安市阎良区商业局推诿扯皮致使他们的工作长期没有着落。其中一位姓杜的同志讲,他自1997年4月转业被分到区商业局后再无下文,之后他先后二三十次找相关部门,甚至找到区上一位领导,但迄今还是没有结果。由于他爱人每月仅有200多元收入,小孩仍在就学,连维持生计都成问题。为此,他爱人意见很大,认为他效力国家十几年竟落了个如此结局。
5月24日,记者专程驱车前往阎良。
阎良区商业局局长刘宗峰见到记者,坦承复转军人未能安置问题确有其事,而且并非自今日始,在其上任前两年前任手中便有。但近两年积压更多,现已有16人被阁置,未予安置。
没有安置的原因,刘局长认为是客观原因所致。他称在下属13个单位中,有4家破产,一家停产濒临破产,而且也无产可破。其它企业除一家租赁承包外,都改制成股份合作制,这些企业的职工都带资全员人股了,因而无法安置。但他表示与政府部门协商,再作工作。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这一问题,我们又找到区民政局局长芦宗理。芦局长讲复转军人安置困难这几年普遍存在,就阎良而言,由于企业多严重亏损,每年要接受200名大中专学生,又要接收200多名复转军人,而能安置的多在工业、商业部门,因而确有难度。具体而言,每年给商业局分去三四个指标,尽管有难度,安置是毫无疑问的。根据中央及省市领导精神,安置复转军人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政治任务,不但必须搞好,所安置企业还不准3年内让其下岗。
芦局长讲,这几年他们在安置中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按省政府规定,一般当初城镇户口占农村户口当兵的转业后只准落户不予安置,但他们都安置了,目的是促进稳定。而按国家政策规定,如果相关单位不认真安置复转军人,将要受到追究领导责任的处理。他最后表示将与劳动部门研究,再作督促工作,要尽快解决这些复转军人的安置问题。
我们等待着阎良相关部门的践诺。本报记者郝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