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地改市带来了变化
渭南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
本报讯 撤地设市5年来,渭南市在一个传统农业大区的基础上,按照新的城市规划蓝图,大力加强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使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崛起在关中平原东部。
为了尽快摆脱沉重的农耕文明造成的历史积淀,渭南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首先从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抓起,拉动经济快速发展。自1995年实施二级公路标准化网工程以来,该市已建成二级公路491公里,每一百平方公里的公路密度高达38.03公里,居全省首位。全市境内高速公路已东西贯通,长达125.5公里。日益加速的信息交流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目前,渭南市本地网电话用户已达24.72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每百人为5.27部,跃居全省地方局第一位。市邮件处理中心、各市县邮政生产楼也相继落成。
作为我省最大的电力基地,渭南市5年间建成了蒲城电厂一期工程,投资30亿元,二期工程正在建设,总装机容量126万千瓦。作为农业大区,5年来,他们重点实施了黄河小北干流治理工程、渭洛河下游治理工程、洛惠渠更新改造工程等,使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525万亩。
本报记者田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