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8月30日
维权之页
03

百万集资款逾期未能返还乾县妇幼院职工苦不堪言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是中国的古训,然而乾县妇幼保健院带资招工而集资款又逾期不还,使17名借钱上班的职工苦不堪言。

近日,他们通过书信和热线电话向本报维权部倾诉了他们的苦恼:

1996年,乾县妇幼保健院建门诊楼时由于资金不足,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向社会公开招收17名大、中专自费毕业生,从事护理工作,每人交建院集资款5万元,从交款之日起3年后返还,不付利息。

消息一出,应者云集。许多当地群众为了孩子有份工作,拿出了仅有的积蓄,东挪西借凑起了对于他们来说是天文数字般的5万元钱。此外该院又向院内职工每人集资2000元,集资了18万元,期限1年。两次共集资103万元。

然而,迄今为止原有职工的18万元到期3年多分文未还,而新招17名职工的85万元去年8月份也已到期,什么时候偿还也未见院方一点动静。

特别令这些集资者不安的是该院不但在归还集资款上自食其言,从去年11月开始连工资都不再发放了。这些集资者一边穷于应付借贷者的催逼,一边为生计发慌。不少人的家属单位效益也不佳,甚至停产、半停产,困难遇到了一堆儿。不少家庭为此反目、吵闹,有的愁眉不展,哀声叹气;有的职工甚至神经衰弱,精神恍惚,整天自言自语道:“这日子往后咋过呢?”

为了讨回这笔血汗钱,这些集资者伤透了脑筋。有的家人思想有顾虑,害怕一要钱,医院对已上班的子女进行报复,不要又心疼得慌。有些职工找到领导却遇到扯皮和推诿。

接到读者投诉,8月16日,记者专程赶赴乾县,采访到了该县妇幼保健院刘院长和县卫生局俱局长。

面对记者提问,两位领导承认职工的103万元集资款和工资拖欠未发均是事实。

关于集资缘由和没有兑现的原因,他们作如是解释:为了改善乾县妇幼保健院基础设施条件,1993年该县被确定为卫VI贷款项目县,即世界银行贷款和政府配套资金,比例为1:1。当时世行贷款限额2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60万元),在此基础上,县上拿出配套资金160万元,分五个年度实施;然而在施工建设门诊楼中由于世行到款迟缓,截至1996年7月只到位43万元,县上配套资金没有落实,资金缺口大。在施工方通知停工的情况下,为了完成半截子工程,方报县上同意实施带资招工;后在资金仍有缺口的情况下,又向院内职工每人集资2000元。由于县财政配套资金款至今没有落实,要归还这两笔集资款确有困难。

刘、俱两位领导讲,由于职工多次到县委、县府上访,他们也很着急。这日上午还在研究解决办法。怕记者不信,他们还拿出了今年县上卫生局的073号和081号文件。

记者看到073号文是打给县政府的《关于县妇幼保健院17名人员集资款归还问题的报告》建议县财政从明年开始,每年落实17万元的配套资金,给这17名人员每人每年归还1万元,分5年还清;若财政有困难,则由财政与医院平均分担,每年另出8.5万元,分五年还清;对集资款推迟归还的利息也提出了两种方案。据称县上初步研究,已有一定的办法了。

至于拖欠工资,县卫发(2000)081号文承认拖欠是因医院把县财政给职工拨的工资款还账所致。县上领导已有明确指示:“县财政对妇幼院所拨工资,必须用于工资发放,不能用于还账,不能挪作他用。”县政府把督促妇幼院工资发放已列入七月份工作要点。他们表示将按此要求从本月按时发放工资,拖欠工资将逐步补齐。

对于县卫生局及院方的解释,记者走访了集资职工,他们鉴于院方以前作为仍然疑虑重重,对能否兑现信心仍感不足。对此,记者无言以对,唯愿有关方面此次答复不要再让职工失望,我们对此继续关注,等待着他们践诺的消息。

■本报记者郝振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