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由“打工培训干部”说起
在选送干部入学培训和挂职锻炼已成为培养干部的传统做法和固定模式的今天,偶听贵州省罗甸县采取“打工”方式培训干部的做法,令人耳目一新。
地处贵州贫困山区的罗甸县,为了学习先进省市发展经济的经验,自1995年起就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送部分科局长和乡镇长“沉”到浙江温州的民营、私企里,从做苦力开始进行为期1至2年的“打工培训”。因去“培训”的干部不带任何官方背景,他们不但要同其他自谋生路的打工者一样去劳务市场找工作,而且类似打水扫地侍候人甚至扛大包搬物件等出苦力的活也照干不误。这种以打工的形式培训干部,使干部在干中学、学中干,身体力行边干边学的做法,较之端着“官”架子住在宾馆拿着差费舒舒服服去培训或为镀金而学习,似乎更有意义也更实在。
我猜测,原本贫困的罗甸县,其经济发展如今之所以能在贵州独领风骚,在很大程度上与那个县通过“打工”这个独特的方式“培训”干部,从而使各级领导转变“官”念,扑下身子抓经济有极大关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培训干部,或者说怎样使干部培训工作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吻合相适应,转变思想观念,改革培训方式,当属题中之义。但愿有心人能从罗甸县的做法中受到启迪,进而改变一下现行的明显不适应需求的培训方式。如此,想必能收到与前不同的好效果。
■魏俊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