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8月27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一声叹息 工人们的心气儿 “师傅是党员” 笑林:功夫在相声外 与报有缘 你快乐吗? 旅游者如何保护自己权益 我国面临的挑战 科技扶贫的创业人 禁伐之后辟新路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4

科技扶贫的创业人

在黄河西岸的延川县,有一位传奇的致富能手,他就是依靠科技,走红枣贮藏和深加工之路,并带领乡亲共同奔小康的“领头雁”,延川县兴川枣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宝。

李宝80年因家境贫寒而与他的大学梦失之交臂,生性好强的他却梦想着用勤劳的双手撕破贫穷的束缚。无数个失眠之夜后,李宝终于悟出只有运用现代“科技”,才能使“枣蛋蛋变成金蛋蛋”,他决意要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97年冬,李宝离开家乡,上北京、下广州,到省红枣研究所求教,与许多专家教授交上了朋友。眼界开阔了,胆子变大了,思想更加明晰了。

93年,李宝创办了自己的红枣加工厂,由于他善于运用新技术,又精于管理,企业固定资产投入逐年倍增,科技含量逐年提高。李宝深刻认识到,要在红枣上大作文章,必须走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路子,为此,他订阅了数十种报刊书籍、学习种植方法并到科技局、红枣站了解信息。他先从自己家的10多亩枣园入手,改良品种,科学管理,并用休息时间,深入农户,把大量剪技、施肥、刮皮等技术手把手教给乡亲。

为了鼓励更多的枣农更换新品种,去年,李宝自筹资金建起了10亩优质枣苗圃,并从自己引进的梨枣、骏枣树上无偿采下接穗,奉献给枣农们。仅99年,他就无偿为枣农提供了1万多元的优质品种接穗。

李宝所在的北树洼村地处高山,水源短缺严重制约着该村红枣发展。李宝投资2万多元修通了拉水道路,购买了2台抽水机,解决了枣苗灌溉和人畜用水困难,如今,北树洼村70%的耕地被枣林覆盖,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300多元,电视、洗衣机、程控电话迅速普及,万元户、10万元户层出不穷,成为延川县的首富行政村。邻村张家洼小学校舍破烂濒危,99年,李宝垫资10万元,将其修建成一所漂亮的农村小学,并拿出500元捐献给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具。

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后,李宝掏出自己多年来的全部积累,开始实施产、加、销一体化的红枣产业化发展战略。

98年6月,在延川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科技局、延水关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李宝投资50万元建成了陕北第一个恒温冷库,可储存鲜枣100吨。为了保障鲜枣贮藏有可靠的枣源,李宝承包了100亩红枣示范园建设,全部嫁接成优质的鲜食品种,当年就产鲜枣5千多公斤。让李宝引以为豪的是他的产品99年在陕西省水果年会上荣获优质水果奖,在第六届农博会上,又荣获“后稷金像奖”。

99年,李宝承包了长达5公里的一条沟和一座山,购置了两台推土机,进行万亩红枣基地开发,工程措施完成后,全部栽种优良枣树,坡洼种树种草,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沟、源、峁、梁立体开发”,目前,李宝又在延川县城筹建一个红枣系列展销公司和红枣贮藏冷库,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他红枣产业开发的宏伟目标。

近年来,李宝创建的兴川红枣开发有限公司,每年解决70多名富余劳动力、待业和下岗青年的安置工作,为延川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突出贡献。同时他本人也先后被评选为“科技之星”,延安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县“十佳青年”,“延安市青年黄河护岸林先进工作者”,成为三秦大地上一颗真正的科技明星。

宋一秋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