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8月30日
维权之页
03

敬东,他对得起谁?

作为儿子,因工作忙碌,他经常在年迈的父母家“蹭”饭;作为丈夫,市中心近在咫尺,他几乎没陪妻子逛过商场;作为父亲,女儿的洗换、教育,他无暇顾及。

而作为华燕公司军品分厂的一名铣工,赵敬东却无愧于自己的工作岗位。1997年,在公司首届“金刀杯”技术比武中,他摘取头魁,夺得金奖,破格晋升为技师,获得“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他多次被评为公司“双文明”先进个人,今年五月又当选为公司“劳动竞赛标兵”。

去年10月份,公司某支柱军品任务量大,平均每月交付不少于200套。它的主要零件“外框”有一道工序,是在上面加工一直径为2.9mm的椭圆孔,孔深4.5mm,对称度要求在0.02mm范围内。由于加工的刀具很细,强度差,切削加工时很容易“让刀”,产品合格率在80%左右。而且这种专用铣刀平均干10件活就报废了,成本高,效率低,影响生产进度和交付周期。领导把解决这道难题的任务交给了赵敬东。他大胆放弃用铣刀加工方法,采取手工刃磨,以中心钻代替专用铣刀的技术革新。使产品的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提高了加工质量,工作效率。仅用2.5元的中心钻代替88元的专用刀具一项,一年就降低成本开支近两万元。

作为一名青年技师,赵敬东操作技能娴熟,不断攻破生产中的技术难关。在某军品新品的一项零件加工中,由于零件壁薄,易变形,强度大,位置精度高,尺寸很难满足工艺要求,所以超差也相对比较多。赵敬东决心打掉这只生产中的“拦路虎”。他昼思夜想,细心琢磨,常常吃饭时端着碗发愣,甚至睡梦中也常常在想如何闯关。通过同技术人员反复研究、推敲,修改了定位基准,使产品顺利交付,为分厂新品研制记录再创新高付出了心血与汗水,赢得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柳中秋 牛晓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