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略电的夜晚这样美
还在几百米远,就被迎面飘来的一阵阵悠扬的乐曲吸引住了。走近灯光球场,但见“略阳发电厂中老年健美操比赛”横幅高悬,明亮如昼的灯光下,场中央着红衫、白裤的老人们,或手执彩扇,或挥舞红绸,踩着音乐的鼓点,那做健美操的一招一式看得出几分“久经沙场”的味道,而看台四周则挤满了前来观看助威的职工及家属。
而与此同时,与灯光球场一路之隔的“职工之家”则是另一番景象。一楼的健身房内,十几位年龄性别各异的职工,个个在器械上运动,由于用力个个脸上红扑扑地,有的脸上还挂有汗珠:而在楼上棋牌、图书、阅览、音乐、乒乓球室内窗明几净,人流不断,一片热闹景象。走进宽敞整洁、有几十平方米大的阅览室,看见报架上《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陕西工人报》等报刊有二三十种之多。记者悄然走近两名伏案青工,看见一位正在看《参考消息》上关于阿富汗战况的报道,另一位恰巧看的就是本报。而图书室内近万册图书,整体排列在书架上,等待着他的“主人”们借阅。
在棋牌室,职工们有的打扑克,有的打麻将。几位打牌的老职工脸上还贴有长长的纸条,令人忍俊不禁。厂宣传部同志解释说,在略阳电厂里打牌一律没有“彩头”,“小来来”也不行,而贴纸条则成为胜负的标志。
经与略电厂同志交谈得知,略电曾面临国家关停机组的压力,但职工文化设施却不曾受一丝一毫影响。现有的“职工之家”,由原先一个旧仓库改造而成,投资仅60多万元,但一应设施齐全。厂里安装有电视收播系统,电视频道有30多个。此外厂门球场、影剧院正常开放,每年订阅报刊花费达10万余元。在这里夏有“消夏文艺晚会”,“三八”、“五一”、“十一”各类节日都有大型活动,平时歌泳、球类、演讲、才艺赛事不断。凡有活动,不但中青年踊跃参赛,退休职工也不甘拉下。主办同志经常为节目安排不完,报名人太多而“发愁”。
说实话,作为工人报记者整日出没于工厂车间,对企业还敢说了解一二。就硬件而言,略电职工文化活动设施并非一流,但它的管理、使用,却是井然有序。因而一些企业借口效益差等种种原因,减少职工文化活动,舍不得加大费用投入,甚至挤占挪用,只能视作目光短浅。
略电由于精神文明突出,正拟向上申报文明单位。如果有人问,略电搞这些文化活动能多发几度电?我说无法回答。但我可以告诉你这么几个数字,略电连续两年职工犯罪率为零,综合治理工作受到省、汉中市的好评,“三五”普法总得分96分。
略电发出电能,排出细微烟尘,故还不能称之为“净土”,但数百职工生息于斯,歌舞不断,这里绝对称上是一块“热土”、“乐土”。
■本报记者 郝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