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为什么要进行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
对一个国家来说,有两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情况是必须掌握的,其中一个是人口,另一个就是单位。它们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细胞,是社会再生产活动的承担者,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要载体,只有把这两个基本国情搞清楚了,才能进一步去掌握其他有关的国情和国力。因此,世界上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早就开展了这项普查。比如,日本从四十年代开始,就把人口普查与事业所(相当于产业活动单位)普查作为最基本的国势调查。我国也于1996年成功的进行了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初步查清了各行业的单位底数,掌握了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实现了单位划分的标准化。近几年来,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各类单位的总量、单位的注册类型、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位主管部门的认定标准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为此,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目的是通过普查,最大限度地衔接和统一有关部门的单位认定标准和代码,摸清我国各类单位的底数,反映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以来各类单位的发展变化情况,重点掌握全国基本单位的地区分布、行业分布、登记注册类型、规模结构以及生产要素的配置情况,进而建立和完善有关部门互为补充、相互衔接、信息共享且能适时更新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为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政策,规划城乡建设等提供基础信息。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