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苍村煤矿二号井数百名职工累计20个月没有领到工资了,他们如果下岗,每月倒有205元的固定收入。但有个组织的踏实感,主人翁的荣誉感,使——
职工忒怕走下岗这一步
陕西煤炭建设公司苍村煤矿的3000多名职工,大多生活很困难。其中二号井从建设之日起就先天不足,连年亏损,累计拖职工工资20个月,今后的日子怎么熬,这些职工们更是十分茫然。
国家以扶贫资金建设的陕西煤炭建设公司苍村煤矿二号井口,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矿井先期投入不足,又是黄陵煤田的边角煤带,地质构造异常复杂。加之运输战线长,井下涌水量大,原煤制造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造成该矿自1990年移交生产以来,从未达到过设计能力。再加上前几年煤炭市场滞销大气候的影响,他们的主管上级陕西煤炭建设公司也经受了连续5年没有矿建任务的致命打击,没有能力给该井口注入更多的资金,弥补先天的缺陷。致使这个拥有1000名职工家属的企业在造血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在长期拼搏中走自我发展之路。最终导致设备老化,职工劳动强度增大,并得不到合理的收入。从1990年起就拖欠工资累计长达20个月。目前煤炭市场虽有所好转,但由于基础设施欠帐太多,井下生产条件差,全矿平均职工月工资拿不到400元。
刘同军是苍村矿下岗职工,他的父亲、弟弟、妻子都在这个井口上班。在生活实在顾不住的情况下,逼迫其弟弟外出打工,妻子下岗条件不够,全家就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和他给人家开车维持生计。
这位刘姓的下岗职工还对记者说:“我们井口有职工311名,在50多个下岗职工中,能象我有一技之长的人,没有几个,许多在外打工的实在混不下去,回来要求上班的大有人才”。
记者不解地问:“既然矿上开不出工资,下岗每月有205元钱的固定收入,甚至比上班还要拿得多,但为什么下岗职工还要回来反上班”?
他的解释是矿上虽然困难,上班工资发不出去,却是一级组织,能处处体现到主人翁的荣誉感,确实揭不开锅的,组织上还有许多扶贫帮困措施给予救济,在矿上心理上感到平衡踏实。下岗每月200块钱虽能按时发放,但他们感到一种被单位抛弃的失落感。能找到一些下苦的活还好,找不到活干,200块钱连路费都不够,拿什么来养家糊口?
记者电话采访了苍村矿主管职工下岗工作的王主任。他说全苍村煤矿3个井有职工3200名,其中办理下岗手续的有366人,比例也是相当大的,每月205元生活,都是由国家直接打到个人卡片上,从来没有拖欠过。今年以来,上报的下岗人数一直也没有批下来,但许多职工又怕走到这种地步。因为他们没有一技之长,周围的小煤窑大部分都关闭了,他们下井也没有个地方,在矿上干着总还有点希望。
记者在这里采访,职工普遍反映,只有破产进行资产重组企业才有希望,主管上级没有能力再背这个沉重的包袱了。他们也听说国家已将该矿列入第二批政策性破产行列。然而破产后职工的生活是否有保证,他们将享受何种待遇?对于这群长期处在偏远小镇,一直靠挖煤谋生的人来说,没有多少人能解释得清楚。 ■王成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