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修理大师杨培琪
在陕西渭阳柴油机厂,有一位“元老”级修理大师,他就是该厂生产保障部设备技术室主任,年近花甲的高级工程师杨培琪。
1968年,杨培琪从华中理工大学毕业后分配进渭阳,与全厂机械动力设备的电气打了三十四年交道,杨培琪成了“精”,当然最“精”的要算他的创新意识了。列举二例,1998年,渭阳承担了国家“9910工程”项目任务,杨培琪加班加点配合生产一线,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攻克了曲轴铣、连杆称重平衡仪等十几台进口关键设备的故障难题,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在曲轴颈磨床轴向传感器的维修中,杨培琪解剖测绘原部件,自行绕制线圈,大胆修配复位装置,经过几十次的拆卸、调整、安装、试验。终于使其完全修复,达到原精度要求,为工厂节约直接价值5万多元,该维修项目被工厂评为技术攻关一等奖。
工作中,这样的技术革新成果,杨培琪还有许多。创新要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雄厚的实践经验作为基础,杨培琪深知这一点。他说自己的绝窍就在于平时很注重新知识的补充和经验的积累。对于每一台设备的图纸资料,他总是反复分析,和大伙细心研究,为解决故障做好了技术储备工作。
多年来,杨培琪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锐意进取,为保障全厂设备的正常运转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也因此连续数年被评为“厂级劳模”。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