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铁路又到苗家寨
□文/刘健
记不清是多少年前,听过一支叫做“铁路修到苗家寨”的歌,感觉好极了。今天,渝怀铁路穿越重庆东部武陵山区,铁路修到了这里的苗家寨。
黔江地区的沙坝乡,是苗族和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对苗族同胞,以前就有所耳闻,他们能歌善舞,以歌叙事,凭歌传情。苗族的节日有“三月三”、“六月六”、“过苗节”等,苗族的刺绣、蜡染等手工艺品久享盛名。而亲眼目睹他们却是第一次。
我们去沙坝工地采访,汽车出黔江后,走公路,上便道,大崇山峻岭的盘山路上奔波了2个多小时,忽然眼前一片开朗,出现了大山深腹中不多见的平地。这里山青水秀,良田农舍,鸡鸣犬吠,泡水河的两条支流弯弯曲曲从山间流出来,清澈见底。因为以前没有路,乡民与外界很少沟通,民风淳朴,民情浓郁。据介绍,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酉阳县大酉洞距此地不远,我们的感觉恍如来到了世外桃源。
筑路工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来到少坝乡修一座大隧道,这个隧道就叫沙坝隧道。从这时候起,机械的轰鸣声打破了这个小乡的平静。在施工车辆常通行的地方,一条商业小街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形成了,打出的招牌颇有意味:“中铁饭馆”“中铁百货”“渝铁餐厅”等等,穿过泡水河的小桥,“吊桥山庄”的牌子指向对岸。来往的人不多,都是穿工装的小伙子。
我们来到一家挂着“长春酒楼”招牌的小饭店,三层小楼,店面不大却很雅静。肉、菜、米都是山里产的,口味极佳。店老板是个25岁的苗族姑娘,姓龚,待人极为热情。当地人称姑娘不叫小姐,而叫小妹。龚小妹说家里人都没有走出过大山,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去重庆大城市看看。当她知道来者中有负责修铁路的大领导时,龚小妹豪爽地举杯敬酒,欢笑声中,三杯酒说了三句话:欢迎你们来苗寨;感谢你们来修路;希望你们常光顾。此行虽未听到苗家的歌声,却感受到这三句话的含义:体现了苗家的好客,表达了山民的心情,最后说出了自己经商的愿望。言简意赅,令人思绪良久。
是啊,祖祖辈辈在山区生活的人们,在新世纪开始了新生活,路修通了,汽车开到了家门口,火车就要从这里过,他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生活变了,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墨守成规的小农经济一跃步入商品经济的大潮。
当然,铁路带给这里的变化,远远不止这些……
我忽然想起伟人毛泽东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