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经济眼光看十六大报告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六大所作的政治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从经济角度说,十六大报告蕴含着许多重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信息。
最引人注目的政策信息是有关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及其权益的表述。“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可以说,十五大解决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问题,而十六大解决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及其财产的地位问题并明确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而且,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这句话意味着,不仅工资、稿费、专利发明转让费等“合法的劳动收入”将得到保护,各种资本收益、继承遗产、福利奖券及体育彩票中奖收入等“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也要受到保护。此外,报告特意提到鼓励“创业活动”,可以理解为今后创业环境将会改善。
报告中对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新提法。“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新的国资管理体制与现行体制至少有以下两点区别:1.不再是由国务院统一行使所有国资的所有权,地方政府将享有其所管企业的所有者权益;2.中央政府和地方将成立一个统一的管理国有资产,企业反映强烈的多头管理现象将成为历史。显然,这将有利于调动地方管好当地国有企业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企业本身的运行。
(据《中国经济时报》包月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