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12月23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该善待哪种“富人” 守住底线 文凭与水平 图片新闻 呜呼教育腐败 影视九大怪 女考生作秀及其他 广告 秦巴深处起歌声 铁军劲旅展雄风

当前版:第A4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4

守住底线

□文/王锦春

人之初,有人说是“性本善”,有人说是“性本恶”,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市场,但又都让人存疑,因为其中少了辩证法。人的善恶并非从娘胎中与生俱来,有一个累积的过程。西方关于“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谚语,还有点意思。人倘能培植“天使”因素并使其日有所增,遏制“魔鬼”因素并使其日有所减,做人就能做出样子来。如果反其道而行之,结果就好不到那里去。因此,做天使还是做魔鬼,在于自身能否守住良知与德行的底线,别人还真帮不上多大的忙。“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年代,还有两袖清风的官员。孔子渴不饮盗泉水,为的是不污清名;吴隐之饮“贪泉”,照样清廉如故。某些人总把自身的过错,归咎于大环境的“逼良为娼”,那就让人不知如何是好了。

在有些人看来,守住底线似乎格调不高。然而,高调之下,往往其实难副,人有了固守的底线,就不会知其不可而为之。而且做人如何,与学问的相关系数不大。“做人大全”之类的书,也只能看看而已。大千世界中,有时大字不识几个的平民,做人并不比满腹经纶者差。满口仁义道德的,行却失之千里。人有能耐,本是一件好事,如若恃才傲物,玩起“小聪明”,甚至与邪恶结缘,则会更让人厌恶。宋代巨奸秦桧,其才其智,当时都属有特殊能耐的拔尖人’物,由于抛弃最起码的做人准则,以至其子孙们都发出了“我到坟前愧姓秦”的感慨。二十五史上的所有奸邪恶贼,有几个没有“文凭”,有几个不是“知识分子”。如同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而聪明才智用于为非作歹,造成的恶果远甚于泼皮牛二之类。

人有时是很可笑的,一旦忘却底线,常常忽视了基本的常识,失去了应有的明智,生活在欲念中而难以自拔。得了,还要再得;身外之物已经够多了,还要更多,总也得不到满足,使原本快乐的生活成为煎熬。苦中作乐,虽有调侃意味,但总比雪上加霜好。英达谈到过年的滋味,仍觉少年时甜美,因为那时一点的物质能产生几十倍的享受,而这种感觉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找不到了。有人认为这是矫情,或是“作秀”,我倒认为他的话道出了人生法则。忍住清贫,就少有非分之想;耐住寂寞,就能远离“商业规则”打造的功利色彩;管住小节,就不致于走向深渊。站在理性的角度评估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往往真假参半、善恶杂陈、美丑相伴,人意虽不尽如,我心终究无愧,守住这样的底线,就该满足了。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走向高尚还是滑向卑鄙,在底线上可见分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连底线都能放弃的人,还指望他能成为正人君子?放弃底线,往往比君子更多几分逍遥自在;守住底线,可能会失去某种利益,一时感到失落。不过,人毕竟不能像野兽活着,总要追求美德和知识。许多人为了追寻心中的绿洲,虽九死而不悔,这种使命感推动了人类的进步。“相去不知几千里,望之但如在几案间”,人生虽是匆匆,而底线不该失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