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与水平
□文/张志兴
当今社会,许多人就认文凭,没有文凭几乎寸步难行。求职要文凭,评职称要文凭,从政为官也得要文凭。于是在全民大炼钢铁、全民经商之后,又兴起了全民弄文凭的热潮。有权的以权谋,有钱的用钱买,无权无钱的只好依靠十年寒窗去苦读。青年人考大学,幼儿园的娃娃们考级考证,六七十岁的老同志也有参加高考和自学考试的。文凭市场真是一派繁荣景象,就连制假贩子也跟上沾光。还甭说,弄个假文凭有时候也真能抵挡一阵子。反正拿着真文凭的人,工作能力不见得就比拿着假文凭的人强。
自古以来,人生道路就有三条,即红道(从政)、黑道(求学)、黄道(经商)。但是今天,不管是从政的还是经商的,都往黑道上挤,都以弄顶博士帽戴为荣(是否货真价实倒在其次)。当然,比起“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显然是进步多了,但是,我们是不是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呢?
没有文凭就一定没有水平吗?我想没有人会这样认为。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只有中学学历,但他却做了大学的教师,而且他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是许多拥有博士头衔的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实际上,像华罗庚这样,没有文凭而成就大业者又何止千千万。其实许多人也知道这个理,但一到实际操作中,却就把这个道理抛到了一边,惟文凭是从,甚至以文凭论英雄,这就是本末倒置了。一些科研院所,有的老同志就因为没有文凭,尽管成果丰硕,到退休也评不上高级职称,而不少年轻人就因为文凭硬梆,虽然业绩平平,但是早早就评上了高职。而在一些高校里,甚至出现了博导考博的怪现象。记得有一首歌中唱道:“钱哪,你这杀人不见血的刀。”我看对于知识分子而言,这里的“钱”完全可以改为“文凭”。
当然,拿着假文凭去求职的人,我们可以怀疑他的道德,但是没有文凭的人也要吃饭,在惟文凭是论的当今,他们又能怎样?
文凭和水平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名和实的关系,早在战国时期,墨子就指出“名,实谓也”,荀子也指出“制名以指实”,这些都是说在名和实的关系中,先有实后有名,实第一名第二。但是今天,有些人却把名实关系搞颠倒了,只要名,不要实,这样一来,一大批真正有水平的人,就会仅仅因为没有文凭而被埋没。如此以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会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