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17日
北国周末-阅览室
03

市场信用缺失每年损失5800多亿

新华网1月7日报道1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指出,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经济秩序问题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到我国GDP的10%-20%,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其最严重的后果是: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基础,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信用危机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蒋正华说,国家审计局曾对1290家国家控股企业的资产损益表进行过分析,发现68%的企业财务报表存在严重不实,违纪金额超过1000亿元。中国企业摆脱信用危机急需解决假、赖、骗、诈、欺五大问题。非法造假是信用缺失的典型表现,全国每年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000亿元。合同欺诈、逃废债务、偷税漏税、走私骗汇、虚假报表、黑幕交易、价格陷阱、伪装上市、地方保护等恶劣行为无不动摇着信用的基石。

蒋正华指出,之所以造假猖獗,关键在于失信的成本太低,收益过高。可喜的是,年前提交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的我国第一部民法草案将信用写进条款,明确规定自然人、法人享有信用权,禁止用诋毁等方式侵害自然人、法人的信用。这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首次通过立法保护自然人和法人的信用权。蒋正华同时强调,解决失信问题,还必须加强道德建设,强化行业自律;发展信用制度,承担失信成本;发展中介机构;改革财务制度,完善会计准则等。在全社会营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氛围,是解决信用危机的重要道德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