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工会使尧头变成了打工者心目中的嫽地方
——尧头镇建立工会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侧记
尧头镇位于澄城县西部,曾是我国重点产煤乡镇之一。前些年,由于没有规范的用工管理制度,劳资双方纠纷不断,在打工者中形成了“打工千万不要去尧头”的说法。自在县总工会的指导下,成立了联合工会后这一说法得到了改变。前不久,尧头镇二号井还给贡献突出的3名职工各奖励了一台25寸彩电。目前,一个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已在尧头镇初步建立。
从建会入手
前几年,大量民工进入尧头矿区,劳资双方往往是口头协议,工人不但工资难以兑现,连生命安全也得不到保障。1995年,尧头四号井发生一起严重事故,矿主掩盖事实,偷偷将死者埋于水沟内。此事,在当地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一部分民工在西安、渭南车站打出了“打工千万不要去尧头”的条幅,使尧头矿不少矿招不到工人。
面对这种局面,尧头镇领导感到,急需一个替职工说话办事的组织来维护职工经济利益和生命安全。由此,决定在各煤矿企业成立工会,并依托镇企业办组建煤业联合工会,并由企业办主任担任煤业联合工会主席候选人。2002年7月,全镇18个非公有制煤矿企业工会正式成立,全镇18个非公有制煤矿企业工会全部成为煤业联合工会的分工会,拥有会员1011人。
签好两个合同
工会成立后,从维护工人合法权益的关键环节入手,要求把“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签订,作为稳定劳动关系的主要工作去抓。镇党委、镇政府把“两个合同”的规范和履行,作为煤矿安全整改验收的一项重要内容,达不到标准的不允许生产。
为了保证签订出一个合法的能维护广大职工利益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联合工会经常组织矿主和矿工学习《工会法》、《劳动法》等,并在工作中坚持“三同时”,即企业招聘职工要同时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向职工讲明合同内容,自愿签订;同时进行岗前培训。并严格把好“五关”,即内容关、数字关、协商关、政策关、签订关。目前,煤业联合工会代表职工与18个企业全部签订了集体合同,煤矿职工全部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
安全事故四不放
去年10月份,联办煤矿发生了一起伤亡事故,在遇难职工抚恤赔偿没有达成协议的情况下,矿主擅自恢复生产。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镇党委书记王进文、工会主席高存祥等人连夜赶赴该矿,强行关井,使这一问题妥善处理。随后联合工会提出处理事故坚持的四不放过原则,即矿主、职工受不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划分不清不放过;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事故善后处理不到位不放过。
此事件的发生,让各矿主看到了联合工会制止安全事故发生的决心,认识到只有重视安全,才能发展生产。职工对工会也更加的信赖。真正从源头维护了职工的生命安全。不安全事故比以往下降了70%,达到了国家百万吨死亡率低于2个百分点的标准。
工资落实动真格
为了保证和监督两个合同的落实,让职工按时拿到工资,该工会坚持半年召开一次煤矿职工代表大会;坚持每月参与安全检查时,检查一下职工工资发放情况;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工会主席联席会议。如去年年底赵庄矿因煤炭销售未完成任务,致使30多名外地民工拿不到工资回家过年。联合工会出面协商,矿主卖掉了自己的汽车,补发了所欠5.9万元工资。
目前,在镇煤矿两级工会的辛勤工作下,各个煤矿企业用工制度基本规范,内部劳动关系初步理顺,职工维护及安全意识加强,不安全事故率降低,企业效率增加了,招工难的问题也不复存在。去年全镇仅发生2起矿主与矿工劳动纠纷,不安全事故率降低了70%,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在尧头镇已基本确立。
■本报记者 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