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呼唤“人才”审计
□文/黄祖乾
针对目前人才流失严重的现状,一些企业根据人员构成情况,制定了人才发展战略目标,确保人才队伍的稳定。培训人才、引进人才、善用人才、重用人才,最大限度地开发人才智力,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将其纳入领导干部政绩审计范围,从而有效地监督和遏制以经济效益为主要指标的承包经营者的短期行为。
据媒体报道:我国国有企业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正以每年20.3%和22.5%的速度向私营企业流失。这与近年来国有企业普遍执行减人提效、人员分流的举措有一定的关系,但更与承包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未能给人才创造一个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氛围有关。这不能不说是国有企业的一大损失,也是制约国有企业稳定发展的一个瓶颈。
我国加入WTO,人才已被空前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要想留住人才,首先得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优秀的人才,光靠高薪是留不住的,如果工作环境不和谐或是所从事的工作不是一种挑战,人才也留不住。要留住人才,就必须让贤者上,人尽其才,把人才推到拓展市场最前沿的领域上接受锻炼,让他们有成就感,有机会展示自己。也就是说是一只猴子就给他一棵树抱着;是一只老虎就给他一座山守着;是只蛟龙就给他一条大江翻腾;有十分才干的人才就给他十二分的舞台施展。这样人尽其才的地方,还有谁会舍得离开呢!国有企业要扭亏增盈和可持续发展,就离不开对人才的最合理利用,那种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做法,只会使企业雪上加霜,给企业带来的将是伤筋动骨的后果,会把企业带入死胡同。
实行“人才”审计,无疑给国有企业的承包经营者敲响了一个警钟,同时也带上一个“紧箍咒”。这不得不迫使他们在考虑经济利益指标的同时,抽出更多的时间考虑留住人才,确保人才队伍的稳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营造企业更多的“树”、“山”、“大江”和“舞台”,让“猴子”抱着;让“老虎”守着;让“蛟龙”翻腾;让“人才”施展,从而保证国有企业的稳步发展。
实行“人才”审计,对企业合理使用人才,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疑是一种有效尝试。也是企业应对加入WTO人才战略的一种有效尝试,川煤九处的积极作法,对国有企业也许有较好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