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8月07日
头版
01

且莫“人走方觉才”

某厂长在得知本厂两名年轻技术人员将被别的工厂“挖”走的消息后,便急忙将他们叫来谈话:前段时间已考虑提拔你俩,只是工作较忙,这事就搁了下来,现在只要你们答应留下来,有什么要求只管提,工厂尽最大努力满足你们的条件。尽管厂长再三挽留,但吃了“定心丸”的年轻人还是坚决地走了。厂长在遗憾、惋惜失去两位人才之余,剩下的只是叹息和无奈。

近些年来,技术人才的流动较以前比有了明显增加,加上乡镇、合资、三资等不同性质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以及他们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丰厚的待遇以及宽松的成才环境等,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无疑是一个不小的吸引。然而,这种严峻的形势,并未引起一些企业领导的足够重视。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然而,一些企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人才培养出来了,却不加爱惜、不合理使用,不注重留住人才、利用人才,不在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上动脑子、出主意、想办法,反而贻误人才、浪费人才,甚至绞尽脑汁地压抑人才、束缚人才、限制人才。你说依靠待遇留人吧,企业内高学历、高职称人群的待遇平平,分配向高风险、高技术、贡献大等岗位倾斜的不明显;你说靠事业留人吧,那些潜心钻研技术,想在业务上有所成就的同志缺乏应有的工作条件和起码的成才环境,还会遭到一些人妒贤嫉能,挖苦讽刺;你说依靠感情留人吧,一些领导整天板着面孔,高高在上,工作中不能公开、公正、透明,不但不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反而赏识那些能说会道、溜须拍马之人。长此以往,只能伤透了那些有真才实学之人的心。他们不得不另寻高枝,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安永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