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守望
□文/雅风
“爆竹声中一岁除”,总希望一年能够长一些,再长一些,最好不要轻易地就过去。可事与愿违,年总是要过的,而且是越过,就越发地匆匆,“匆匆”得让人心神惶恐,对于明天,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地珍惜过。虽然很小的时候,老师就教我们背诵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少”。但那时并不理解,这“何其少”的意义,对自己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又想到“空悲切,白了少年头”之类的千古哀叹。谁都不希望老,但谁也免不了会老。
虽然知道,人世间,只有生命,才能体现出最完美的平等。无论对谁来说,过去的都不会再回来,失去的,也不可能再拥有。却仍不免“心劳力竭,乱了方寸”。心底里,也就不免要感叹连连了:新桃换旧符之间,寒暑交替之际,日月确如“白驹之过隙”,转瞬即逝。时间于我,也确乎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每到这时,总是叹息与希望并生,惆怅与懊悔共有。总要想:自己的人生中,究竟还有多少页,可以任我信手撕去呢。人只有这短暂的一生,而没有恒久的永生。
感叹之际,读到泰戈尔的一句诗——“如果你因为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这才猛然惊醒。害怕的眼泪,是感动不了上帝的。叹息的悲切,也难以让岁月停滞,凝固。生命总在往前走,就像新的一年总在不断地到来。随着新的一年的来临,我们也该沉静下来,好好地想想:在这几十年的旅途中,我们究竟想要获得什么,该怎样生存,怎样才能更绚丽些?然后,寻找那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跑道。既然光阴似箭,一去不复返,就更得珍分惜秒,认真把握。只有好好珍惜拥有的每一刻,过好充实的每一天,让每一天都实现一点价值。
书上说,有一颗星,叫岁星,每是二年循环一次。“岁星”使人有了强烈的时间观念,所以一年又叫“一岁”。记得小时候,在乡下老家,每到“大年夜”,都会有一项神圣的活动,老人们叫“守岁”,也就是迎接新年。离开乡村后,就再没那样神圣、虔诚地守岁。但此刻,那雄浑洪亮的新年钟声,又把那记忆,清晰地浮现了出来——大年夜的孩子,只守望那一夜的光阴;而我们所要守候的,却是一生的岁岁年年。
生命,就是“人在旅途”的一个话题,一个永恒常新的命题。而生命的意义,也常常就体现在这岁岁年年的守望之中。——这样想时,望望天空,感觉自己整个的生命,仿佛都已被新年的钟声荡涤得更加明朗,新鲜,深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