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2月20日

陕西工人报情感世界 一封家书 无以回报 流行复婚 沉默的关怀 吵架 永远的思念 让我再抱你一下,好吗? 老爸爱喝酒 爱情储蓄

当前版:第A2版:情感世界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情感世界
02

永远的思念

□文/姚丹

我的奶奶去世已经三十多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依旧那样清晰。我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她最疼爱我,最了解我,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之一。

记得奶奶除了做饭,照顾我们外,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读书读报。这对一个旧社会的农村妇女来说,是不容易的,奶奶三十多岁就守寡,是靠大伯支撑着一家人的生计,并供我的父亲读书。奶奶告诉我,她就是在忙完一天的活计后,偷闲跟我的父亲学的字。可能是不太熟练的缘故,她读书念报时,总是把声音拉得长长的像唱歌一样,我就在这种音乐般的读书声中一天天长大了。后来,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好,也许与奶奶的耳濡目染有关。

奶奶不但心灵而且手巧,我们姊妹三人的衣服、鞋子都是奶奶亲手缝制的。她用大人的旧衣服给我们改做的新衣服,既合身又漂亮,谁见谁夸。奶奶疼我们却不溺爱我们,从小就培养我们爱劳动的好习惯,她用绣十字花的专用布裁成枕套,让我们选好喜欢的图案,自己学着绣,绣好后,她再缝成枕头,当我们枕着自己绣的枕头,睡觉做梦都在笑。

奶奶没有文化,也不会讲什么大道理,对我的影响都是在不经意的唠唠叨叨和细细碎碎的小事中产生的。比如,吃饭没有吃干净,她会说,千万不能糟蹋粮食,不然,要天打五雷轰的。所以,每次吃饭的时候都特别小心。虽然这些话有些迷信,但道理却实实在在,让我受益终生。以后我插队到农村,老乡也总夸我勤俭会过光景。我打心眼里感激奶奶为我做的一切。

奶奶一辈子特别不容易,人生三大不幸她都赶上了,十来岁父母双亡;三十多岁,丈

夫和二儿子先后过世;七十多岁白发人送黑发人,大儿子也先她而去。文革中我们一家人随我父亲下放“五七”干校。年迈的奶奶也跟着她唯一的儿子去了江西,同患绝症的儿媳妇及两个十二、三岁的孙子、孙女挤住在一间不足十平米的破平房里。南方的冬天不仅寒冷,更有北方人不适应的阴冷潮湿,日子真的很难过。那时,父亲被关在“牛棚”,我又远在陕北插队,一家人谁都照顾不上谁。那年,我回江西探亲,看到奶奶苍老了许多,心里非常难过,奶奶见我流泪,反而劝我要坚强,要往远看。我记住奶奶给我讲许多她自己的故事和那些既简单又深刻的道理,慢慢懂得了应该怎样面对苦难和困难。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遇到什么艰难困苦,我都会像奶奶一样,沉着应对,度过一次次难关。

我一生最大的遗憾是,奶奶去世的时候未曾见她一面。当我收到家信时,奶奶的骨灰已经撒在异乡的土地上。在那个无奈的年代,我只好用特殊的方式进行哀思。夜晚,趁着月光,我独自来到延河边,把写好的祭文撕成碎片撒到河里,让它载着我的泪水和思念流向远方,流到奶奶的身边。那个年代,没能留下她的坟墓或骨灰,每到清明,无法祭奠,只好在心里默默祈祷,祝她老人家在天国平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