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05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叛逆 图片新闻 曲江广场游 雷麻店 孤独的记忆 别问我是谁 寂寞唐朝 小幽默 完善 听乐 放“神童”一条生路 广告 一位下岗女工再就业的故事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一位下岗女工再就业的故事

(上接一版)

广告方案选定后,夫妻俩忙活开了,他们从100元积蓄中拿出30元钱,到街上买了一大叠有色打字纸,裁成8开幅面的小纸,然后在纸上“大搞创作”,将奋发学校的办学宗旨、教学地点、学校性质、师资介绍等内容写在纸上。因为没有电话,他们将自己租住的房子“内江市沿江路金属厂宿舍顶楼”的门牌号写了上去。忙了一天一夜后,第二天天一亮,他们就将写好的广告拿上街去“发布”了。就这样,他们先后贴出了广告资料1000多份。

广告贴出后,却很长时间都没有人来联系他们。人们为什么不来呢?夫妻俩有些泄气了。

就在他们被苦苦的等待差点熬白了头的时候,终于有人上门来了,那是一位姓邓的做鸭子生意的男子。他几乎是皱着眉头看了教室的环境,但看完后,他却愿意将自己的女儿送来学校读书。“教学环境差一点没有什么关系,我小时候读书还是在牛圈中读的呢。只要老师好、负责,一样能够学到东西。”他说。

那位鸭老板走了以后,又先后来了一些人,但从1994年8月初贴出广告,到1994年9月13日学校开学,贺祖英的1000多张广告,却只感动了12位学生的家长。

奋发学校办起来后,贺祖英除了对如何教好那12个参差不齐的学生费尽心血,还无时无刻不承受着外界对她的压力,她过得心惊胆战,担心有一天教委的人会以自己的奋发学校条件太差影响内江市的城市形象而不让她继续干下去。

但是,由于那些孩子自从进入奋发学校读书以后比以前懂事了许多,口碑相传,不少家长也都慕名而来,将子女交给学校。因而,奋发学校创办以后,学生人数就在不断地增加:第一学期末,学生由开学的12人变成了18人,到了第二学期期末,学生人数增加到30人。

第上学期5个月时间,贺祖英大约赚了1400元;第二学期30个学生,虽然每个学生交纳的学费数额依然为165元,比其他学校所收的225元少了60元钱,但是贺祖英却在5个月的授课时间内尽赚约2500元钱。春天的播种,必然有秋天的回报,看到自己学校的规模在扩大,她的干劲也更大了。

8年苦干,下岗女工办出川南私立名校

1995年春,就在贺祖英的奋发学校一年级进入第二学期的时候,不少家长纷纷来到学校,向她咨询一些诸如“奋发学校是否扩大规模?”、“如果扩大规模,新校址又将设在哪里?”、“扩大规模是否继续招一年级学生?”等等一些问题。

人们如此关心奋发学校的前途,贺祖英喜忧交加。虽然扩大奋发学校对她来说是一个机遇,可是扩大规模的话,相关的问题也就随之产生出来了:租教室要钱、做课桌椅要钱……可是钱从何而来?还有,如果重新租教室的话,要租几间教室?做课桌椅要做多少套?万一租了教室,也做了课桌椅后却没招到学生又该怎么办……这一切都如同一团乱麻般困扰着她。

“要干你就大胆地干吧,什么事不冒险!躺在床上都可能死人呢。”这时候刘吉军给她打气道:“你先抽时间去联系教室和做课桌椅的事。没钱我们干脆将老家太平乡街上的祖产房给卖了。若人手不够,我也辞职来帮你好了。”

丈夫如此支持自己,贺祖英感激得热泪盈眶。于是她决定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那段时间,贺祖英的星期天或周末几乎都花在满内江城找教室上了。有的房子很好,房租却也高;有的房租便宜,房子又不好;有的房子好,房租也不高,但周围的环境不好,不适宜教学……她就在各种各样的房子、房租费及周围环境之中比较来比较去。

有一天,一个得知她正在找房子的朋友告诉她,东兴区文化宫先前有一个家电培训班刚好搬走了,也许东兴区文化宫的房子空下来了,看能不能用作教室。

得到这个消息后,贺祖英与丈夫兴冲冲地赶了去。她发现文化宫里有四间空着的房子可以作教室,她想租其中两间。

“我们的房子不分开租,要租就四间屋一起租,年租金18000元。”那位负责人说。

四间屋一起租!贺祖英一听呆住了,就是租两间房自己都心虚得很,租那么多房子却没有学生怎么办?而且18000元不是个小数目呀!她只得与丈夫悻悻地离开。

谁知几天后,丈夫却手捧着18000元钱出现在了她的面前,叫她一定将房子租下来。这么多钱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她很吃惊,原来丈夫为了支持他,偷偷地将价值30000元钱的祖产房廉价地卖了。

颤抖着签下了房屋租赁合同后,他们又与木工厂联系,做了35套课桌椅……

有了干净清爽的好教室,贺祖英的心情却并不轻松,她担心开学的时候没有生源,更担心已有的学生流失。

1995年9月1日,新学期开始了,令她惊喜的是,她先前教过的那30名学生不仅没有一个人流失,全都进入二年级学习,而且前来报名的一年级新生居然有56人。

虽然她在收学费时依然按每个学生一学期165元的标准。但二年级的部分家长却提议,希望将孩子的学费涨到正规学校所收的225元上来。他们说,他们的孩子在不交6000—8000元钱议价费的情况下却能有读书的机会,已经感激不尽了,怎忍心让贺老师所收的学费也低于公办学校呢?

家长们如此理解自己,贺祖英不知说什么才好。

1996年春,她所租的四间教室全都派上了用场,生源一下子扩到了240多人。

见奋发学校发展势头如此之猛,东兴区文化宫负责人灵机一动,又新修6间教室,加上先前的4间教室,全都租给奋发学校。

果然,到了1996年开学时,10间教室全都派上了用场,学生也一下子增加到了600多人,学校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全都开了班。教师也再招了20个人。

1997年,学生增加到了800多人,贺祖英将自己赚到的钱又用来买了12台微机,在内江的所有小学校中率先对学生进行微机教育。

1998年学生进一步增加,人数已由1997年的800多人上升到了1000多人。

虽然10间教室全都挤满了学生,但仍有很多家长纷纷前来奋发学校咨询,希望学校能够接受自己的子女入学,不少家长甚至放弃了已交给公办学校的议价费不要,也要转学到奋发小学读书。

怎么办?场地有限,学生却在不断增加,贺祖英愁坏了。就在这时,有人告诉她说,位于江家街的东兴化工厂行将破产,土地要卖,建议她将那块土地买下来,改建成学校。

她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内江市东兴区委书记雷洪金的支持,雷洪金表示,在同等价格的情况下,会优先考虑将东兴化工厂卖给奋发学校办教育。

1999年,贺祖英用自己的全部家当加上从银行贷出的一部分钱,买下了东兴化工厂,并在施工单位垫资的情况下,修建了一幢面积约1800平方米的小学教学大楼。

然而,学校建成以后,仍然无法全部解决众多生源的入学问题,同时,很多学生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小学毕业以后仍能在奋发学校读书,他们纷纷建议贺祖英开设初中部。于是2001年贺祖英又征地5亩,筹建初中教学大楼。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年来,贺祖英历经坎坷、艰苦创业,终于成功了。她从过去的一文不名变成了如今的身家数百万;她的内江市东兴区奋发学校也从无到有,经过8年的发展,终于从当初的两名教师、12个学生的私塾式学校,发展到了如今有学生近2000人、教师80余人,有办学场地近10000平方米的大型学校。

“我的成功是与政府部门对我的关照分不开的,”就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贺祖英对记者说,“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我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一事无成!”

 照照片说明:贺祖英和她的奋发学校。

(作者声明:本文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转发、改编、上网。如有侵权,将诉诸法律)。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