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需要你的时候听到的是喘息
——我省行业协会生存前景堪忧
由于自我缺失以及与实际需要的背道而驰,使得我省行业协会在企业和政府之间的生存状态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中间组织,在为业内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开展业务培训、组织国内外交流和协助政府加强行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加入WTO后,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增多,在政府将不可能太多地直接为企业“操劳”的情况下,行业协会在应对国际贸易争端中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日渐需要行业协会真正发挥重要作用的今天,我省行业协会却受诸多因素的制约,面临四大短期内难以梳理顺畅的问题:
一是政会不分,职能不到位。多数行业协会由政府部门牵头组建,人员由政府部门人员兼任,活动主要围绕政府部门的工作来开展。行业协会实际上成了政府部门的附属机构。在人、财、物和工作开展上缺乏相应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二是机制不完善,运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不完善。一些行业协会虽然设立了会长、副会长,但没有专门工作班子和专职工作人员;有的行业协会虽然也有章程,但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运作极不规范;二是多数行业协会行政色彩浓厚,尚未真正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自主办会、民主办会的运行机制。
三是布局结构不合理,行业代表性差。由于缺乏总体规划,有的行业的行业协会数量偏多,有的行业的行业协会却数量偏少,有的行业至今尚未建立行业协会。从入会企业的构成看,大都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为主,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入会较少,难以真正反映全行业的发展态势、企业总体情况和共同要求。
四是专业性人才匮乏,经费来源没有保障。现有行业协会人员大多数为兼职人员和聘用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难以适应行业协会市场化、职业化发展的要求。多数行业协会存在着生存难、工作难和发展难等困难。
职能、体制、法制化等建设严重滞后于改革的形势,对行业协会最直接的打击,不再是发展出现困境,而是生存的危机。
据了解,截至今年5月底,我省经民政厅核准登记的全省性行业协会共有103个,主要分布在省级44个部门或单位,涉及煤炭、冶金、建材、化工、食品、医药、机械等领域。在这些行业协会中,运行较好和处于成长发展状态的不足20%,勉强支撑和处于艰难维持状态的占60%以上,名存实亡和处于停顿瘫痪状态的占20%。
现在的问题是,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后,这些自身尚且难保的行业协会,是否有能力承接政府转移出去的职能?恐怕没有人敢作出肯定的回答。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