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情系信访 廉洁为民
——记“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吴旗县信访局局长苏玉禄
一提起吴旗县信访局局长苏玉禄,知情人总是满脸笑容的说:“那是个好人,好领导、好干部、好党员,他视人民如鱼水,视党的事业如千金”。十多年来苏玉禄接待上访群众万余次,处理问题近千件,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为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全县社会稳定、保证党政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做出了突出贡献。1988年调到信访局后,在信访工作战线上一干就是17年,把号称“机关第一难”的信访工作和他自身的存在紧紧地捆在了一起,哪里有信访,他肯定就会出现在那里。
突出的工作成绩,为他赢得了诸多的荣誉,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信访工作能手,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国家公务员,多次被评为市、县信访先进工作者,单位连续6年被评为先进集体、2003年度被县委、县政府评为部门工作突出奖。
1975年参加工作的苏玉禄,同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县政府办、人大办工作,任办公室副主任。1988年被组织选拔到县信访局任副局长。为了干好他所热心的本职工作,他始终坚持学习政治理论,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及综合组织协调能力,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更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了正确行使人民赋于他的权力,处理好各级各类信访案件,他加强学习各类法律、法规和政策,每年写五万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和撰写十余篇心得体会,他自费订阅了1981年以来由《半月谈》杂志社出版的“时事资料”手册并全部收藏,还收藏了建国以来所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及业务资料,可以说是县信访工作的“专家”。
上任之初,苏玉禄首先提高了机关建设水平,提出了信访建设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提出了“争当好领导,沟通好上下,协调好左右,建设好内部”的原则,使整个信访领导班子建设、机关建设、队伍建设都有了长足发展。
多年来,苏玉禄带领信访局一班人竭诚团结、开拓进取,为信访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光他本人共接待集体上访和单个上访群众累计在1万多人次,解决处理上访事件和答复问题每年500多件,解决、处理上访老户、难缠户、钉子户每年50户以上,接回赴市集体上访累计12起,不辞辛苦不远千里,在北京值班2次,省,市值班8次。为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得以付诸实施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政策为准绳,秉公办事,妥善解决了很多起信访问题。如处理工商个体户48人集体上访问题,吴旗镇宗湾子村到市集体上访等40多起大案、难案,亲自制定修改完善信访工作17项制度。同时变群众上访为下访,经常深入乡镇、农村就地化解处理信访问题,深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好评。
从政二十余年来,身为领导干部的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1984年任职以来,从没有在家有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和双休日,县以上召开的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都是自己亲自坚持24小时值班,从不要报酬,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对于他来说,从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下班,随时都在上班。2002年元旦,正在单位值班的苏玉禄得知妻子因急性阑尾炎住院治疗的消息后,他没有放下工作,而是让子女陪护妻子,在妻子住院治疗的十多天里,他没有去医院陪护,只是每天去一次,问一下病情就急忙离去。妻子病好后,他内疚地对妻子说;“你有病住院,没能照顾你,实在对不起”。2003年8月份,全省退耕还林现场会在吴旗县召开,当时天正下着大雨,正好苏玉禄同志有病在身,但当他听说省、市领导来观摩开会,不顾自己有病,强烈要求到现场值班。鞋被雨水浸湿了,脚泡烂了,腿也站肿了,有时连一口饭也顾不上吃,在他的认真工作下,没有一个到会上访的,圆满完成了任务,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平时上班他总是提前1小时到办公室,下班半小时后才离开。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他作风正派,不徇私情,经他办的案子大小几百件,对送礼和请吃喝的一概拒绝。从苏玉禄的一言一行中,真正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品德,勤政廉洁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尘不染。 (吕新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