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反思“民工住厕所”
·张贵峰·
据媒体报道,近10人挤在公园厕所里吃喝、睡觉——这是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街道近日对一群前来施工的农民工做出的生活“安排”。对此,管理部门强调:“厕所今年就没再使用,住人只是临时安排。”且不说公园厕所改作它用给当地居民如厕带来的诸多不便,仅仅是管理部门强词夺理的说法就令人心寒齿冷。不错,城里的厕所从建筑本身来讲可能要比民工乡间的陋室还光鲜些,但不要忘了,民工也是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里的一员,有权利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享受起码的做人的体面和生活的尊严——厕所里的饭菜能吃得香吗,梦又能做得甜吗?
现在,全社会都在讲“以人为本”,对那些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国家都要求救助、关怀他们,尊重他们做人的权利,更何况这些一砖一瓦地为城市建设做贡献的劳动者!也许,我们习惯了他们委曲求全的姿态,觉得对他们在权利上打点折扣、在尊严上降格没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人生的屈辱、社会的良知,正是在这样习焉不察的冷漠中郁积、损耗着。
德国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人本身就是尊严。”这种尊严是自己的尊严,也是别人的尊严,是人类共享、分担的同一种尊严。“民工住厕所”令人感叹,那些自感优越的人和无动于衷的旁观者应该好好反省一番:为这些人的有尊严、不辛酸,我们应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