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我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6万平方公里
本报讯 我省以“一川两江六河”为治理的重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日新月异,至2003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6万平方公里。为我省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2001年以来,由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我省连续3年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都在7000平方公里以上。年治理速度比1999年以前提高了50%,年治理面积占到全国年治理总面积的八分之一,在全国名列第一。
近年来,全省每年拦蓄泥沙1.3亿吨,居全国首位。林草覆盖率由1999年的38.2%。提高到45%。长城沿线风沙区57.6万公顷的荒沙已有40万多公顷得到固定和半固定。水土流失重点县陕北的靖边县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特点是修坝建库,率先在黄河中游七省区实现了基本不向黄河输送泥沙。
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还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了果业、畜牧业等主导产业,发展了区域经济。现在,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年前的1000多元提高到1600多元。不少地方由于实施了以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为主的水保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而脱贫致富。目前,全省以苹果、核桃、花椒、板栗等为主的经济林果面积达到1600多万亩,比1999年以前增加500万亩,成为农业、农村、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报记者 朱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