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7月16日
人物·读书
04

丁松:海外归来入“银河”

□任长征

与丁松最早的脸儿熟,还是在好多年前中央台播放43届世乒赛的电视转播中,丁松在团体赛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以高超的削中反攻绝技击败了瑞典名将佩尔森,为中国获得男团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他征服了赛场也征服了世界,比赛中世界乒坛将丁松冠之为中国队的“秘密武器”。记得那时候,它的脸上始终写着战事中的冷峻,聪睿的目光中闪现着对乒球的灵气,挥拍的瞬间让观众领略球技的酣畅淋漓,少见欢颜的表情里,充满着必胜的杀气,当中国荣获第43届男团冠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刻,站在领奖台的丁松冷峻依旧……这是我好多年前所认识的他。

2003~2004全国俱乐部“鲁能杯”乒乓球超级联赛挥拍开战,作为战地记者的我有幸做客北京,当丁松出现在我面前与俱乐部老总握手的一瞬间,我的心中涌上一股酸楚:荧屏一别八年许,时见真人几多情,“丁松,这几年你去哪儿了?”

、遥想当年挥拍征战,丁松功成而没有自得,在国内乒坛依旧挥洒着自己的豪情。随着体育竞技的纵深,丁松固有的打法遇到了围堵,在众矢之的的环境下,秘密武器没有了秘密可言,久而久之,用于临床的绝活成为乒球战法中的“调味剂”,也许是一定时段内国际乒坛中的一种共识,国球之国也不当别论,一种打法的下野,刺激了乒球稳、准、狠、刁击技的迅猛发展,时代在变革,竞技体育的战法也在变革,应该承认潮流造就了追求,追求造化了潮流,打法的“下岗”深深触痛了丁松那颗为国争光的心。他时而走进迷惘,时而陷入困顿,他打球去了德国。

在德国四年,他没有使自己的专业荒废,一直在提炼着乒球战技的精髓。在第47届世乒赛上,韩国选手朱世赫以削中反攻的打法力克各国高手,勇夺亚军,横空出世打法的奏效,引起了“地球人”、“国球人”的高度重视,也使得丁松眼前豁然一亮,这是真的!历史证明:只有过时的思维,没有过时的打法,在打法上矢志变革、改良、完善才能求得发展,才能在多元的实战中延长竞技的生命力。朱世赫赛后坦言:丁松是他崇拜的偶像。一株健苗的出类拔萃使久违的栋梁之材迎来了天地人和,丁松放弃了来年就可永久性留德的愿望,在祖国召唤之际,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母亲身边。被陕西银河乒乓球俱乐部揽人怀中,对国内如火如荼超级联赛感知一二的丁松,刚舔到生生息息的热土,他触到了“国球”的灼烫,三十有二的丁松在直面人生的抉择之后,已跃出了旧日的困惑,浪子品味到了,时代是有情的!国球是有情的!球迷是有情的!

企盼丁松征战沙场,在2003年~2004超级联赛中,曾经的天骄一路搏杀,英勇克敌,更值得一提的是国人关注的丁松、朱世赫削球大战的上演,最终丁松取胜,可以说撑饱了人们饥渴的眼睛,此战风云可称之为:人文豪气的展示,竞技决杀的张扬。他本人觉得忒不满意的同时,观众回馈却觉得近乎完美,征战多场下来,浪子直落的回国上场无败势,赛后国人笑曰:人家丁松还是丁松!

昔日骁将的胜数,给国球迷者以慰藉,球是圆的,明天运气滚到谁的锅里谁准赢球!如果明日丁松小败,亦在情理之中。期望值的高处倒也风光,我们不能许胜不饶人,但看国球之国的“打手”尽显“不尽长江滚滚来”之势,“乒坛概有英雄出,各领风骚一半年”——这也是中国国球的“球情”,丁松成为陕西银河的一员战将,实感“高处不胜寒”,关注陕西乒坛的球迷们,是否可以留一角允许丁松失败的自留地,让他再去酝酿几多煞威?云腾能至雨,小蒸又为气,良性循环的国球理念也如此,不要怕丁松输球,输给“可畏”的国球“后生”,未见得不是好事,长江只有后浪推前浪,这就是国球的发展史,在这里,我们祝愿丁松一路打好……

放大 缩小 默认